【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六日电】西方和共产党的军事联盟分头举行会议后,今天明显地看出,在使它们分裂的那些根本问题上,它们的意见分歧仍然像过去一样大。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十五国外长在比利时首都结束他们的一年一度的年终会议时,要求共产党人同意达成一些使西柏林内部和周围的困难得以消除的安排,以证明他们是言行一致的。
    在莫斯科,苏联和它的华沙条约盟国要求西方国家“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同共产党统治的东德建立“平等关系”,以表明它们是怀好意的。
    双方的这些态度都是众所周知的。
    俄国人重新提出了他们要举行欧洲安全会议的建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答复是,美国和其他成员国准备随时同共产党人谈判具体问题,但是不愿意参加避开东西方紧张局势根源的会议。
    美国官员们说,他们反对举行全面的东西方会议,因为它会使西方人认为紧张局势已经缓和,而实际上并没有缓和。在一九六八年夏天,就在俄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前不久,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曾经普遍出现这种乐观情绪。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有其他成员国同意美国这样的意见,就是同俄国人就具体问题举行会谈取得成果的希望,比一个有广泛议程的大型会议取得成果的希望大。
    美国国务卿罗杰斯说,在这种具体谈判中
    ——在赫尔辛基举行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已经取得良好的开端。美国官员说,但是他也告诫说,那个谈判的前途仍是困难的。尽管这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除法国外——为了显示他们是说到做到的,它们说它们已经对在欧洲进行均衡地减少军队的标准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工作,并且在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路透社布鲁塞尔六日电】北大西洋公约联盟公开表示它对减少中欧的对峙军队的可能性又感兴趣了,现在正在等待华沙条约作出某种表示具有同感的迹象。
    大西洋公约部长理事会在这里举行的两天会议于昨晚结束时,在一项关于欧洲安全的特别宣言中追溯说,它在一九六八年六月发出了第一个信号,表明它对举行讨论共同和均衡地减少军队的会谈以缓和东西方紧张局势这一点感兴趣。
    但是东欧不理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提出的这个建议。接着在去年八月,华沙条约国家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议就搁置起来了。
    但是这个建议现在又拿出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专家们将完成一项估计有成果的谈判的前景的研究。
    部长理事会昨天命令它的专家们准备共同和均衡地减少军队的方案,以尽快地向它提出。
    在这方面已经进行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足以确定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看来这种减少军队的做法应当符合的标准。
    【路透社莫斯科六日电】(记者:凯利特—朗)这里的西方分析家们认为,在本周欧洲大陆两个互相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举行最高级代表会议之后,有意义地稍为缓和一下欧洲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前景可能是有点光明的。
    但是只要初步地研究一下这里的华沙条约国领导人最高级会议和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之后发表的文件,就可以看出,基本立场仍然是分歧很大的。
    分析家们一致认为,华沙条约七国公报的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和解,尤其是在对待西德的态度上。
    但是,对于公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会议作出的决定,看法是有分歧的。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讨论对波恩新的联合政府采取一致态度的问题。
    公报没有具体提到苏联以前提出的关于改善同西德的关系的条件这一点给一些西德外交官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有些分析家认为,即使莫斯科及其正统的盟国秘密地达成了不作出任何让步的协议,罗马尼亚也大概不会在一项包含旧要求的文件上签字。
    他们说,事实上这项公报措词十分含糊,因而签字国丝毫也没有承担任何明确的义务,会议上实际作出的决定只可能在苏联报纸上和今后数周东西方之间的外交接触中透露出来。
    华沙条约国领导人只是顺便地提了一下召开全欧安全会议问题,他们曾建议在明年上半年召开这个会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部长们说,要召开一个会议就必须有解决具体问题的一定希望,而不仅仅是批准欧洲分割情况。
    塔斯社今天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作出了初步的反应,它简短地说:“没有一个代表团发言反对召开全欧会议来讨论欧洲安全和合作问题,这一点反映出世界公众对于早日召开这个会议是非常关心的。”
    塔斯社说:“但是有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代表,例如美国和英国的代表,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留意见和条件,其目的显然是要为早日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制造障碍。”
    【法新社柏林五日电】东德国家首脑乌布利希今天说,他对在莫斯科举行的华沙条约最高级会议的结果感到“非常满意”。
    他由莫斯科回到东柏林后对《新德意志报》记者说,这个会议是“有收获的,政治上有成果的,特别有用的”。
    他还说,华沙条约国家准备同接受会议结束后所发表的公报中所规定的原则的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关系。这位东德领导人说,他赞同上述公报。公报说,各国之间的关系应以权利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容侵犯等原则为准绳。
    【南通社华沙五日电】本地的政治观察家今天在这里说,七国会议强调有必要为解决世界重要问题和实现欧洲的和平与安全而共同努力。
    据认为,这样就证实了这一假定:华沙集团的某些成员国对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它们同西德的关系时一意孤行的做法不太高兴。
    据悉,主要是东德最近表示了异议。
    【美联社莫斯科四日电】一位民航官员今天说,苏联已决定给法兰西航空公司和英国海外航空公司这样一个特权,即它们的飞机从西欧到东京可飞往西伯利亚这条较短和较便宜的航路。
    经过西伯利亚的航路比通常经过北极的航路可缩短约四小时。西方航空公司在竭力追求的就是允许它们的班机飞越西伯利亚。
    迄今只有日本航空公司准于飞经这条航路。
    民用航空部对外关系司司长别谢金今天在《新时代》周刊上写道,法兰西航空公司将从四月开始用这条航路。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则从五月开始。
    但是在莫斯科的英法外交官对别谢金的话感到惊讶,他们说,还没有把这个决定通知他们。
    人们知道,对这条线路感兴趣的还有泛美航空公司、荷兰航空公司和瑞士航空公司。
    【本刊讯】英《每日快报》五日刊载布卢伊特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说:
    俄国将为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开放从欧洲经过西伯利亚到日本的航路。
    【本刊讯】苏修《消息报》十月四日刊登一篇题为《饲养场里的秋天》的文章,摘要如下:
    当前正是困难的秋季。已经是十月份了,但是田间还有许多工作。同时,畜牧工作者最重要的时节——饲养场准备过冬的时节也到来了。饲养场的领导和专家在繁忙的日常业务工作中,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忘记所面临的过冬问题。这里重要的是考虑年景的特殊性。要知道,在许多地区夏天青草长的很好,而在另一些地方正好相反,那里非常干旱,因此许多饲养场不得不向邻近的饲养场去采购饲料。
    一个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微妙的时刻,就是从牲畜的放牧饲养过渡到单栏饲养这个时刻。遗憾的是,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由于没有好的青草,饲养场就在牲畜休养场上放牧牲畜,打算从此节约饲料。这种“节约”往往是靠不住的:挤奶量降低、牲畜掉膘。因此,为了恢复牲畜的正常生产率,需要比平常消耗更大量的饲料。
    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截止九月二十九日,国内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已储备了五千二百八十一万吨干草。这是计划数量的百分之七十八。
    至今,俄罗斯联邦一些地区还处于落后状态。
    国家仅有一半饲养场完成了储备青贮饲料的计划。
    现在,专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他们有责任细致精确地编制平衡表,对饲料的消耗进行严格地监督、保证对牲畜补充矿物质。
    通常,大畜群是在放牧场上过冬。必须充分保证供应这些牲畜饲料、干草、麦秸,及时将牲畜安置到一定地方。然而,并不是各地都很好地组织了这个工作。例如,在卡尔梅基亚,为放牧牲畜建立饲料贮备的速度显然不够快,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一些牧场也有不少疏忽之处。
    农业机构和地方苏维埃现在号召每一个农场和饲养场对过冬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令人遗憾的是,交付使用的新畜舍大大落后于预定的计划草案。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六日电】伏罗希洛夫元帅今天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城墙旁。
    今天为他举行的是英雄的葬礼。
    一辆炮车载着伏罗希洛夫的遗体从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开往半英里外的红场,走在炮车后面的是数以千计的吊唁者,整个苏联领导集团也在行列之中。
    伏罗希洛夫于二日夜晚死于心脏病。
    【法新社莫斯科五日电】塔斯社报道说,伏罗希洛夫元帅于三日在这里去世,今天守灵的老党员包括前外长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自从一九五七年由于参加“反党”集团而失宠以来,很少被提到。
    同他一起守灵的还有米高扬。
    【法新社莫斯科六日电】观察家们今天说,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昨天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葬礼上公开露面,是这里的保守派的运气好转的一个迹象。
    现年七十九岁的莫洛托夫是从一九五七年起倒运的。
    【美联社莫斯科五日电】斯大林以前的左右手莫洛托夫今天很光采地被公开提到他的名字。
    据信,自从前总理赫鲁晓夫进行的反斯大林主义运动期间莫洛托夫下台以来,这样突出地公开提到他,这还是第一次。
    目前的克里宫林政权在一九六四年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已在逐步恢复斯大林及其助手的名誉,同时在公开场合已不提赫鲁晓夫的名字。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十九日电】消息灵通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士说,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于昨天和苏联民用航空部达成了一项协议,协议将允许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的客机从哥本哈根经苏联领空直接飞往东京。
    他们说,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代表团,其中包括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外交官同苏联的官员们一致同意在一九七○年春开辟哥本哈根—日本的航线,中途可在莫斯科停留。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