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六十年代亚洲局势焦点为中美在越南的较量;七十年代将是中苏间的较量;苏修大力向亚洲扩张,旨在“排除中美影响”,苏美在亚洲既争夺又勾结,因此关系不会破裂。美国的做法是“离间”中苏,谋求和中国“对话”,以削弱苏修向亚洲扩张的气势
    【本刊讯】日本《世界》杂志十月一期登载了《朝日新闻》编辑委员齐藤吉史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围绕着亚洲的美、中、苏》。摘要如下:变化着的亚洲的焦点
    三月间在中国、苏联东部边界乌苏里江发生的两国部队冲突事件对一九七○年即将到来的亚洲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年年初以来,在巴黎举行了和平解决越南问题的扩大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亚洲刚要实现和平的时候,新的紧张的乌云又滚滚而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中、苏三国现在在亚洲正积极地展开着新的亚洲政策。
    一马当先的是苏联。六月七日,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亚洲集体安全的设想,而美国尼克松总统就在七月底访问了亚洲,于是产生了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新政策。中国自四月的“九大”开始,恢复了一度陷于中断状态的亚洲外交,而对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工作很快就得到了相当大的成果。
    促成三国对亚洲开展这样一些外交活动的,第一,无疑是越南战争的和平前景,但是越南战争的影响对美中苏三国是不一样的。美国派遣了五十多万军队,一头就直接钻进了战争,而中国和苏联同越南战争的关系却是间接的。对这两国来说,目前中苏边界冲突是更直接的,占有更大的比重。
    越南战争,虽然还在谈判,却还没有完结。越来越频繁而激烈的中苏边界冲突必然对谈判前途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一九六○年代亚洲形势的焦点如果说是越南战争,是美中在越南的较量,那么即将到来的七十年代的焦点恐怕可以说,就是中苏边界冲突,是中苏较量。
    在美中苏三国变化着的斗争中,亚洲的国家,特别是当前的焦点南亚的国家将越来越有可能会采取不受大国牵制的自己主动的行动。苏联的“集体安全设想”
    “局势的发展正在把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这个课题提到日程上来”——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世界共产党会议作的长篇演说中,提到亚洲集体安全问题的只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苏联具体地在考虑什么,是完全无法了解的。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柯西金总理在勃列日涅夫演说的一个月以前曾两次访问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
    苏联的目的在于排除美国和中国的影响。如果说排除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取而代之,是它的长期目标的话,那么要准备同中国对立,孤立中国,可以说就是它的短期的、当前的目标。
    《纽约时报》的记者索尔兹伯里说,“杜勒斯的亡灵出现了”。他论述说,杜勒斯晚年倾注他的全部精力在亚洲搞的所谓“遏制”的设想,在他死后经过十年,突然在莫斯科又复活了。中国也说,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设想是“从臭名昭著的战争贩子杜勒斯的垃圾箱里捡来的破烂”;攻击说,它的目的是企图同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结成反华包围圈。把杜勒斯政策原封不动地看作反华包围圈,在这一点上,美中之间存在着奇妙的一致。
    苏联没有放弃同美国协调的基本路线。只要这样,从广义来说,可以认为是美苏勾结,但是在要向亚洲扩张影响这一点上,可以说美苏又处于竞争关系。尼克松总统从亚洲到东欧的罗马尼亚进行访问,就多少含有对苏联在亚洲的扩张进行报复的意义。
    到了七月,苏联对集体安全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七月八日莫斯科电台的述评说,苏联的集体安全设想是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和平合作体系。葛罗米柯外长七月十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的演说中也说,这不是针对某一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希望有关各国慎重研究。使人觉得以前的反华色彩后退了一步。这个转折,看来在于所谓“喀布尔会议”。苏联大概曾经认为这次会议是集体安全的一个线索,或者是模范。正如英国《观察家报》的记者穆拉尔卡所说的那样,可以说这就是因为七月初遭到了巴基斯坦的拒绝,结果苏联就改变了做法,把反华退到后边,而把亚洲合作关系推到表面上来。
    估计提倡召开这次会议的苏联,至少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对抗中国的政策。近几年来,中国在邻接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的边境地区修建了公路网。从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公路成了使巴基斯坦、尼泊尔在外交上同中国结合的重要因素。为了与此相对抗,修建从苏联经过巴基斯坦通往印度的公路网,作为军事因素就是必要的了。
    第二是加强同苏联的经济上的结合。在已经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推进区域性经济合作,而对其他地区也一定表明了要积极扩张的意向。
    此外,一般的都指出了这样一种看法,就是认为苏联是向亚洲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常规武器的主要国家,这是事实,而这也是包括在集体安全的设想之内的。因为人们估计到,这样提供武器,就加强了亚洲各国的现政权,压制了中国所主张的民族解放斗争即农民的武装革命,同时有助于苏联扩大它的影响。苏联在亚洲的明显扩张
    苏联最近在亚洲的扩张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让我们大概分析一下以印度、巴基斯坦为中心的“南亚”和越南周围的“东南亚”。
    ——南亚——
    印度一直是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中心。
    苏联对印度的援助,在一九五○年代的后半期专门是经济援助,而到了六十年代以来,军事援助的比重增大了。六二年中印边界争端恶化的时候,苏联向印度提供了米格21,同时援助印度,使它能够自己制造。六六年以后,在印度国内开始生产米格21,最近还提供了潜艇等海军舰艇。
    经济援助方面,年产二百五十万吨的比莱炼钢厂、年产一百七十万吨的博卡罗炼钢厂和巴劳尼、科利亚两家炼油厂和兰奇的重型机械厂等国营部门的许多企业都在实际生产。
    政治方面,对印度的左派势力影响很大。
    对巴基斯坦,一九六六年一月举行调解印巴关系的塔什干会谈以后,印巴和解没有进展,一时陷于停滞状态。但是一九六八年春季,柯西金总理访问巴基斯坦以后,巴基斯坦派了陆军总司令(现任总统)叶海亚和贸易部长访问苏联,军事和经济援助有了进展,从而使两国关系很快向前发展。
    苏联的目的是要使巴基斯坦脱离中国,而同印度和解。但是由于巴基斯坦的特殊国情,没有按照苏联的愿望发展。
    苏联对阿富汗的援助达到了美国援助的一倍以上,特别是军队,全部是苏联的装备,接受苏联的训练。两国的关系很融洽,甚至可以说是苏联同美国协调的典型。
    缅甸现政府所奉行的“社会主义”不是近似中国,而是更接近苏联。——东南亚——苏联对北越和南越民族解放阵线(临时革命政府)的影响如何,是很难说的。(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不过,实现了巴黎的越南和平会谈,其背后一定有苏联的斡旋。
    苏联对老挝、柬埔寨是采取帮助巩固中立政权的政策,但是它同泰国和菲律宾等反共国家的接近,也不能忽视。
    泰国和菲律宾对于建立对苏贸易关系表现了积极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预见到越南的和平,料到支撑着泰国和菲律宾经济的特别军需将会减少,不能不重建经济关系。
    对印度尼西亚,苏联有十亿美元左右的债权,每次到期都答应延期了,但是苏加诺垮台以后没有进行新的援助。然而今年八月宣布派遣经济代表团,出现了恢复援助的动向,这从最近苏联向亚洲扩张的情况来看,也是当然可以料到的。
    但是在这个地区特别显著的是对由于英军撤出而处于真空状态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采取了积极扩张的姿态。
    马来西亚是苏联大量进口天然橡胶的国家,因此有了接触。一九六七年决定建立邦交,今年二月间苏联贸易部长访问了马来西亚。苏联要把新加坡作为贸易、经济据点的意思很强烈,一九六八年六月达成了建立邦交的协议,贸易公司也设起来了,苏联民航总局的新加坡定期航线也通航了,苏联轮船每月有三十艘进港。
    苏联向亚洲的扩张在赫鲁晓夫时代是通过对发展中的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来实现的。而在这方面的活动特别积极起来是在同中国的对立突出以后,特别是到了现在的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时代以后。一九六五年二月,柯西金总理访问北越是表示苏联的亚洲政策积极化的转机。
    中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中苏双方都意识到对方是当前最大的敌人。一九六六年十二月,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明确地意识到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进一步加强了同中国对抗的姿态。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苏联目前的这样政策,有必要看一看战后苏联同亚洲的关系。苏联亚洲政策的演变
    战后,苏联和亚洲的关系,受到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接着到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这种当权人物变化的影响很大。以此为主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战争结束以后到一九五四年,大体是斯大林的时代,是以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为核心的游击活动时期。
    第二时期是一九五四年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到一九六四年赫鲁晓夫下台为止,大体相当于赫鲁晓夫时代。亚洲的国家完成了独立,作为民族国家,反西方的空气日益浓重。在这时候,苏联加深了它同新兴国家的非共产主义政府之间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接触。
    中苏之间开始对立以后,苏联和中国对待中立国家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中苏关系一个重要的转折就是中印边界冲突和古巴危机。一九六三年双方互相指责,使双方的立场形成了无可挽回的对立。
    中国发起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苏联企图以“亚洲国家”的身分参加这次会议。这一斗争在一九六四年进行一整年。但是因为美国飞机轰炸了越南北方,苏联同意在联合国讨论而丢了脸。在亚洲表现出来的中苏关系,看来中国占了上风。在这样的形势下,赫鲁晓夫下台和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在同时出现是有象征意义的。
    第三时期是从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政权诞生开始的。一九六六年一月,苏联在塔什干斡旋印巴首脑会谈。作为共产主义的国家,这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一九六六年底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后,苏联更加积极地展开了以包围中国为目的的活动。在这个时期,苏联不象赫鲁晓夫时代,只限于以中立主义国家为对象,而是对反共亲美国家也积极进行工作。其结果便出现了上述那样的苏联在亚洲的扩张。
    这里不可忽视的是,苏联把经济援助的手甚至伸到亲西方国家的理论根据。
    苏联在第二时期对中立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的时候展开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理论。开端是一九五六年鲁宾斯坦以印度的情况为例,在《新时代》周刊发表了文章,说援助发展中的国家的国家部门,促使其发展,是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那以后的大约十年里,苏联对发展中的国家的援助就是以这个理论为根据的。但是,象今天这样,苏联的经济援助从标榜着“社会主义”的中立国扩张到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反共国家,不仅同国家部门,而且同私营企业部门进行合作的这种状况,当然是需要有相应的新理论为依据的,可是还没有找到。
    一九六八年八月,周恩来总理第一次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以来,不久前召开的“九大”也认定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苏联对外经济活动中的这种新倾向。
    美国和中国将怎样对待苏联这样向亚洲的扩张?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新政策是以离间中苏关系的方式来谋求向亚洲的经济扩张的。中国将怎样对付美国的这种政策,是当前最值得注意的。尼克松政策的两根支柱
    总的说,尼克松新政策的要点,据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作为“太平洋国家”,要保持在亚洲的紧密的利害关系,但是不卷入象在越南那样的对亚洲的军事干涉。
    (二)亚洲国家应该以自己的力量对付内部的捣乱。今后对亚洲的援助要以经济援助为主,尽可能采取以多数国家进行的方式,
    (三)保证亚洲安全的军事机构,即使不能立即成立,也希望在五年到十年之内成立。
    然而,如果到此为止,那还是既定的方针。
    因此,如果说这个新政策作为尼克松主义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它将不是上述部分,而是这里面所没有包括的,有关中苏关系的那一部分。
    尼克松总统在亚洲旅行的时候虽然到了中国的附近,然而不仅是对中国一句坏话都没有说,而且还对访问国的首脑们说,不管中苏如何对立,也要努力同中苏两国都改善关系。在同一时期历访其他亚洲国家的罗杰斯国务卿还明白地说,要采取恢复同中国对话的途径。
    对美国的这些活动,中国到底是否会作出反应,还有疑问。但是美国表示在中苏关系上保持中立,至少有下述两个目的:
    ①削弱苏联向亚洲扩张的气势;
    ②如果中国作出反应,美国向亚洲扩张就容易了。
    美国正式介入越南战争的一个企图是为美国资本向亚洲扩张铺平道路。但是当初认为有半年就能解决(参议员富布赖特)的估计没有实现,战争拖延下来,美国陷入了泥坑;而在这个时候,美国资本向欧洲大大扩张起来。可是目前向欧洲的扩张大体已达到了顶点,所以美国工业界对越南战争以后的亚洲正抱有很大的希望。
    美国资本不希望苏联在亚洲扩张,是当然的。美国对苏联施加压力的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美国同苏联的关系还不至于因此而破裂。
    美国在五十年代的亚洲,同英国、法国等国家结成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共同处于一个反共的体系内,但是在经济上却又互相争夺市场。这次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也和过去美国同英、法的斗争有相似之处。
    那么中国对美国和苏联怎样?中国也将以对苏较量、中苏边界冲突为外交政策的最大因素。就如苏联自己承认的那样,目前中国认为苏联是主要敌人,因此,中国为了对抗主要敌人,是否会同意和美国对话呢?
    “九大”的党章中表明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决不妥协,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民族解放斗争;但是在林彪报告中把和平共处政策也列入中国外交的三原则。同巴基斯坦、尼泊尔、柬埔寨等国的关系是和平共处路线,但是这条路线是否会扩大到同缅甸、印度等这样一些一向被列为各国反动派的国家的关系呢?
    恐怕不能有固定的看法。亚洲的形势目前是非常动荡的。甚至象泰国、菲律宾那样,强烈亲美反共的国家都在滋生着中立主义的气氛,想到这一点,尤其是这样。
    美中苏三大国当前的焦东南亚各国正处于巨大转变时期。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正处于政治动摇时期,这是众所周知的。尼泊尔、缅甸虽然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却也面临着新的动摇。
    (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本刊讯】拉瓦尔品第二十九日消息:叶海亚总统应伊朗国王的邀请于今天离开卡拉奇前往伊朗进行一周的国事访问。
    据巴联社报道,叶海亚总统在伊朗访问期间将同伊朗国王讨论这个地区的国际局势的事态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刊讯】拉瓦尔品第三十日消息:据巴联社发自德黑兰的电讯说,叶海亚总统说,由于巴基斯坦采取了双边政策,它现在是同美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三个大国都建立了友好和融洽的关系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叶海亚今天上午在伊朗议会说了这番话。
    他说,巴基斯坦通过演变的过程已着手执行一项双边政策,这项政策实质上意味着不介入大国之间的竞争。
    叶海亚在谈到巴基斯坦对外政策方面的主要立场时说,“经验告诉我们,对任何大国过多地承担义务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他在提到巴基斯坦同中国的友谊时说,巴中友谊表明,具有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两个国家是能够完全融洽地共处的,如果它们的友谊是以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的话。他又说,中国是巴基斯坦的一个好朋友,它在同巴基斯坦打交道方面是非常正确的。“中国给了我们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在同巴基斯坦有切身利害关系的某些问题上给了我们政治支持。”
    他在谈到巴基斯坦同美国的关系时说,美国在经济和军事援助方面对巴基斯坦是慷慨的。虽然军援已停止,但巴基斯坦仍然得到数量减少而仍然相当多的经济援助。巴基斯坦的许多发展都要归功于美国的援助。
    在六十年代,巴美关系经过了好几个阶段。他说,(他们)对巴基斯坦同中国的日益增长的友谊表示了某种不安。
    叶海亚说,巴基斯坦一再表明,它同中国和俄国的双边关系并不危害美国的利益。“我们有理由认为,现在我们同中国建立关系的做法得到了更好的了解和谅解。美国似乎认识到,巴基斯坦同中国的友谊对于东西方之间的搭桥可能是有用的。”
    总统说,现在对巴基斯坦—美国关系能够发挥作用的限度有了更好的了解。巴美关系是在非常融洽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在谈到巴基斯坦同苏联的关系时说,这种关系在五十年代是紧张的,因为巴基斯坦参加了它们认为是针对它们的防御联盟。
    但是巴基斯坦的立场现在得到更好的谅解,同苏联的关系从六十年代起越来越密切了。苏联还已开始对巴基斯坦提供某些军火,使后者能建设它的防御力量并且给了巴基斯坦大量经济援助。
    叶海亚还谈到了伊朗同巴基斯坦的关系的发展情况。
    叶海亚总统昨天在伊朗国王举行的宴会上讲了话,他说,“巴基斯坦同伊朗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仍然是我们的外交政策中的一贯的因素。”
    【路透社德黑兰三十日电】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今天在这里说,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很好的朋友,但是他强调指出,他的国家目的是要在它同大国的关系中保持平衡。
    他说:“我们并不乞求得到一个国家的友谊,而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利益。”
    “由于我们一直在奉行的互惠主义,巴基斯坦今天是同所有三个大国美国、苏联和中国都有友好关系的少数国家之一。”
    “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它在同我们的交往中一直做得很对……它给了我们经济的和军事的援助,并且在一些有极关紧要的利害关系的问题上给了我们政治支持。”
    【本刊讯】拉瓦尔品第十月二十日消息:据昨天的卡拉奇《黎明报》说,西巴莱雅普尔的巴中友协谴责印度最近为在巴中间制造误解而大肆进行的宣传。
    巴中友协最近发表的一项决议称中巴友谊是维护巴基斯坦国家主权的牢固的后盾。该报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扩张主义者在他们帝国主义主子的唆使下不断诽谤这种友谊。
    该协会还谴责,伊斯兰促进会进行反华宣传其目的是为了助长印度扩张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及其同伙的破坏活动。巴中友协说巴基斯坦人民在一九六五年九月战争中对他们的敌人的勾结是有实际经验的,并将会挫败对他们的独立和克什米尔人民的自由斗争有害的一切阴谋活动。
    【本刊讯】拉瓦尔品第十月三十一日消息:据卡拉奇《黎明报》昨天报道,伊斯兰促进会会长毛杜迪说,“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班机不断从中国载来共产党书刊,达三、四年之久。那象洪水泛滥一样。达卡大学被赠给两万本毛泽东的红书,有人表示谢意接受了,把书分发给学生。”
    他说,“这本书教导学生们说,改变是不能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只有通过枪弹。”
    他叫嚷:“我们和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斗争,就像一个自由人和一个手脚被缚的摔跤手之间的斗争。”
    据卡拉奇《每日新闻》十月十四日报道,伊斯兰促进会新任秘书长乔杜里·拉赫马特·拉希说,“伊斯兰促进会决不允许在这个国家里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他说,“如果他们(左派)使用暴力来实现社会主义,他们就会遭到暴力对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