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5时,尚未收悉粟陈张作出改变的“哿亥”电的中央军委,又发来一电。
该电是发给华东野战军首长粟裕、陈士榘、张震,并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的,该电指出:“华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歼灭李延年。请粟陈张、谭王从目前起将主要注意力及兵力部署的重点,放在歼灭李延年三个军的上面,这个任务的重要性,我们已在十八日廿四时及十九日十时两电内充分地指出了。”[1]
因为中央军委此时得悉的是粟陈张“哿二时电”——这已是“过期黄历”,所以也唯恐他们对打邱李仍然过于执着而拿捏不住分寸:“现在我们所担心的,是你们歼灭邱李四、五个师(或更少一点),将邱李打得不能动弹,以便迅速抽出现八个纵的主力,连同打黄百韬的各纵主力去打李延年。这件事是否做得恰好”,“粟陈张哿二时电说难于切断邱李退路只能歼其一部,故使用八个纵队即可等语,这个意见,和我们是一致的。但今晚(廿一)是否再打,今天白天即须作出决定。我们意见,如有顺利发展的条件,可以再打一晚两晚,否则应当机立断,适可而止,抽出必要兵力协同谭王所部,位于徐州宿县双沟大店之间,筹划歼灭李延年。只要李延年歼灭,战局即可改观。”[2]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粟陈张,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哿二时电”。
11月21日8时30分,正组织对黄百韬兵团作最后歼击的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电告中央军委及粟裕、陈士榘、张震,回复中央军委20日20时电,“军委二十日二十时电奉息。碾庄攻占后,二十五军残部五千余人尚固守碾庄北之尤家湖,二十一日晚四纵以全力歼灭该敌。六十四军(已歼五个营)固守大小院上、三里庄、小贾庄、小吴庄、沙墩六个村。二十一日晚八纵攻歼三里庄、小院上两点(二十日攻占大院上),我们要候今晚结果,才能确定以后的行动。十三、六纵均于二十一日南下,此一部署已得粟陈同意。”[3]
虽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基本意见已然是“打黄是上策”,但这个时候也没有把话完全说死:这个不仅取决于他们,还取决于敌人——哪个对“利害变换线”最具决定意义,就打哪个!哪个是出头椽子,就打哪个!所以他们在当日10时致中央军委并告粟裕、陈士榘、张震电中,除了通报国民党军黄维、刘汝明、李延年三个兵团的位置和动向,以及中原野战军拟于当晚收缩一线,诱敌深入的意图外,也预留了“机断处置”的余地:“请粟陈张令十一纵、十三纵即开时村以南仁义集地区待机,因为如正面敌人迟迟不进,而李延年前进较快时,我们可能先打李延年或刘汝明”。[4]
15时,收悉了粟裕、陈士榘、张震“哿亥电”的总前委三常委欣喜作出回应,并报中央军委:“完全同意二十日亥时电部署。我们决于马(21日)夜向后收缩一线,吸敌前进,即部署歼灭黄维集团于南平集以南地区。望韦吉能先率四至五个纵队于二十三日夜进至宿县、大店集之线,准备以三个纵队担任钳制刘汝明、李延年,而以两个以上纵队参加打黄维。”[5]
还是要先打黄维!
21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对碾庄圩发起最后攻击。
战至次日晨,华东野战军主力将碾庄守敌基本歼灭,仅黄百韬等少数余众逃至小、大院子,继续顽抗。当日18时,华东野战军首长报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邱、李兵团遭我正面阻击,伤亡甚大。原拟截断敌之退路,达到歼灭其三四个师,因敌遇阻后采取筑工推进,仅能营、连分批歼灭与火力杀伤。截至今止,九军、五军伤亡均过半。当碾庄攻克后,我遂决定转移部队于南线会战,以歼灭李延年兵团”[6]。
22日,碾庄战斗结束,黄百韬兵团被全歼。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目标,完全达成。
——还稍带着搞定了海州、连云港(这本是战役原设想的第二或第三阶段的目标)。
这个胜利来得恰当其时。
迄至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徐蚌战局呈现的是这样一种态势: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集团3个兵团靠拢徐州,始终不敢放胆向东深入;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进至任桥、花庄集后又左顾右盼,踟蹰不前;黄维兵团奉徐州“剿总”向蚌埠转移的命令,准备向蚌埠转进——该兵团千里驰援,长途跋涉,沿途又遭中野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和豫西、豫皖苏地方武装不断地阻滞和袭扰,状态十分不佳……
而搞定黄百韬之前两大野战军兵力使用已达极限且难敷使用的情况,已经大为缓解!
南线这场大决战第一阶段任务——“歼灭黄百韬兵团”达成后,中央军委来电指出:
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这种形势的造成,主观上是因为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会合并攻占宿县,客观上是敌人只有某种程度的防御能力(对于这一点决不可轻视),很少有攻击能力(对于这一点必须有充分认识)。[7]
这场大决战的主动权,完全被人民解放军稳操于手!
剩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对先打黄维,还是先打李延年,作最后定夺。
这个时候,统帅部、总前委三常委和华野首长已经达成了完全一致:先打哪个后打哪个,由战场总指挥部——总前委常委,来定盘子!23日戌时,中央军委在祝贺歼灭黄百韬兵团胜利致刘陈邓、粟陈张、谭王、中原局华东局及各分局,中野、华野各纵委的电报中发出号召:“望华野、中野全军,在刘、陈、邓、粟、谭五人总前委(邓为书记)统一领导之下,争取新的大胜利。”[8]而差不多与此同时——23日22时,总前委常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经反复考量,定下了决心,将他们在10天就提出的“上策”上报中央军委并转华东野战军首长:
粟、陈、张并报军委:
一、今(梗)日敌十八军从上午九时到黄昏,在坦克廿余辆掩护下,向我南平集阵地猛攻竟日。我虽伤亡较大,但未放弃一个阵地。另敌一个多团,于午后到南平集以东十里处突过浍河。
二、我决心放弃南平集,再缩到南平集十余里处布置一个囊形阵地,吸引十八军过河展开,而以四、九两纵吸住该敌,并利用浍河割断其与南岸三个军之联系。同时,于明(敬)夜以一、二、三、六纵及王张十一纵向浍河南岸之敌出击,求得先割歼其两三个师。
三、我们因九纵须协同四纵抓住敌主力十八军,故决心使用王张十一纵由东向西突击,以利割裂敌人,同时饬令华野二纵在西寺坡车站南北构筑工事,阻击可能西援之李延年兵团及刘汝明部。
四、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因李延年、刘汝明仍迟迟不进。因此,我们意见除王张十一纵队,请粟陈张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参入歼黄维作战,只要黄维全部或大部被歼,较之歼灭李、刘更属有利。
如军委批准,我们即照此实行。粟陈张意见亦请速告。
刘陈邓
梗廿二时[9]
这就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著名的“梗廿二时电”。
刘陈邓的这个决心极富灼见且稳妥可靠。
——迄至18日,李延年兵团奉徐州“剿总”之令从蚌埠出固镇,拟经大店集向褚兰,刘汝明兵团由固镇向宿线北进,被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阻击于任桥、花庄集一线,4天时间仅前进15公里;黄维兵团由蒙城东西地区向宿县前进中,被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在板桥集及淝河两岸顽强阻击,4天时间仅前进30余公里。黄维兵团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彼此最近处,不过20余公里,却始终靠不拢!
位于徐蚌线西侧的黄维兵团,在缩头缩脑的李延年、刘汝明衬托下,成了出头椽子!
这个时期的国民党军,战力已大不如前。既或是前几个月还骄横拔扈目中无人的邱清泉所率的“五大主力”中的精锐第五军,也全然没有往日的精气神儿,打起仗来也学会了畏首畏尾——东援黄百韬的行动中,除了始终不敢放胆深入外,还学会了谎称敌情虚报战果来唬弄自己的最高统帅。象李延年、刘汝明这样的二三流国军部队,更是左右顾盼,唯恐出头,直到黄百韬兵团被歼那天,刘峙命令20日就要抵达的宿县-大店集一线还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
如果说,在黄百韬兵团就歼之前,统帅部、总前委三常委和华野首长还希望把远道而来的“国军精锐”黄维兵团隔离在主战场之外的话,那么黄百韬被彻底搞定之后,他们已经唯恐这位远道来客离开徐蚌战场或折向蚌埠与李、刘兵团汇合!
这个时候的黄维兵团,已然成了淮海战役这个大餐桌上一道既意外又不意外的大菜!
此前,是不让你上桌;现在,是怕你不上桌!
24日10时,刘陈邓电告华东野战军首长:“我主力按原计划今敬夜出击,但我在宿县、蕲县集之线,及蕲县集以南,仅秦李[1]九纵及王张十一纵,东面兵力较弱,因此请粟陈张至少先以三个纵队今敬夜赶至西寺坡车站、胡沟集、蕲县集地区,并以一个纵队进至蕲县集以南,断黄维至李、刘联系,并准备以强大部队由浍河以南地区向西出击,向西歼敌”,“如何执行请复”。[10]
24日11时,刘陈邓再电粟陈张:“请令各纵兼程南进,主力(包括六纵,不包括王张纵)控制宿县、桃园集、蕲县集及其西南二十五里之大营集一线(线上均属华野),置重点于桃园集、蕲县集以东地区,并控制宿县、水池铺沿铁路线待机作战,或参加打黄维,或消灭李延年西援之敌,视情况决定。”[11]
几乎与此同时,粟裕、陈士榘、张震等首长已电复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梗廿二时电”:
刘陈邓,吉洛,并报军委:
㈠二十三日二十二时电敬悉。我们当遵命首先以火力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对李刘暂采阻击与歼其一部之方针。对徐州方面则以七个纵队(一、三、鲁中、十二纵为一线,四、八、九纵为二线)全力阻其南援。
㈡除王张十一纵请钧座直接调用外,仍请令二纵控制西寺坡两侧,担负阻击刘李兵团。我们正令六、七纵及苏十一纵兼程向宿县急进,准备加入歼灭黄维之作战。六纵今晚到六铺,明晨即可赶到战地附近。七、苏十一两纵明(二十五)明均可赶到宿县以东地区,亦准备歼灭九十九、三十九军等部。
王张十一纵与六纵应如何使用请即电示。
粟陈张
廿四日午时[12]
15时,中央军委电复刘陈邓“梗廿二时电”,“完全同意”并再次确权:
刘陈邓,并告粟陈张[2]:
梗(23日)二十二时电悉。
㈠完全同意先打黄维;
㈡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
㈢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军委
二十四日十五时[13]
从刘陈邓定下决心,到华野首长作出响应,再到统帅部批复并确权,15个小时!
将帅协谋,上下同欲!黄维兵团这个大块头“国军精锐”,没得跑了!
南线大决战第二个厚重果实,呼之欲出!
附图
注释
[1]《中央军委关于华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致粟裕、陈士榘、张震等电(1948年11月21日5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69页~第170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中央军委关于华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致粟裕、陈士榘、张震等电(1948年11月21日5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69页~第170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3]《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关于十三、六纵均于二十一日南下致中央军委并粟裕等电(摘要)(1948年11月21日8时30分)》,黄玉章:《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第140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4]《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关于请令华野十一纵、十三纵即开时村以南待机致中央军委等电(摘要)(1948年11月21日10时)》,黄玉章:《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第140~第141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5]《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同意华野以一部参加打黄维兵团致粟裕、陈士榘、张震等电(1948年11月21日15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71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6]《粟裕、陈士榘、张震关于歼击李延年兵团的部署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1948年11月21日18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72页~第174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7]《中央军委关于准备连续作战争取战役全胜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81页~第182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8]《中央军委关于准备连续作战争取战役全胜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1948年11月23日戌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81页~第182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9]《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关于歼击黄维兵团的部署致粟裕、陈士榘、张震等电(1948年11月23日22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78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10]《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关于由野按原计划出击致粟裕、陈士榘、张震筹电(1948年11月24日10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84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11]《粟裕年谱》(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办公室编)第402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2]《粟裕、陈士榘、张震关于大力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1948年11月24日午时)》,黄玉章:《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第153~第154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13]《中央军委完全同意先打黄维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1948年11月24日15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185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