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1972年尼克松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开始略显拘谨,毛主席几句诙谐开场白,如“蒋委员长”就让中美最高级别的会谈气氛变得轻松自然了。接着主席自然地主导那场“苏格拉底式谈话”,认真而坦率。为此,这位美国总统是由衷钦佩的。这可以在他直接的言语表达里看得出来,比如他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那他说的这个世界是否包括美国,是否包括尼克松本人呢?尼克松总统究竟钦佩毛主席到何种程度?这从他说的话里,还比较难判断,但还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的。这个角度就是从尼克松的肢体语言里,我们可以推论出十分有意思的结论来——这是完全行得通的。
这幅照片不多见,毛主席的表情是自然的,而尼克松略显拘谨,这恐怕是会谈开始的场景。
这是一幅经常被人们提到的场景,会见结束的时候,尼克松的这个动作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
01
何为肢体语言?
我曾经给自考的大学生上过一门课《商务交流》,这是参考国外资料展开的。
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时,真正靠嘴巴说话——可以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的那部分,所传递的信息实际上只占全部语言交流有很小一部分,而人的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占整个交流信息的比例却超过50%。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在面对面交流时,某个人所传达的信息,多数表现在肢体语言上。一般把说话时的动作所表达的含义,称作肢体语言。
俗话说的“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观”,包括观察对方说话时的肢体语言。
舞蹈艺术,可谓肢体语言的典型。
更广一点看,舞台上演员的肢体语言,都更能体现艺术含义,也更能能体现演员的艺术功力。
在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智斗”一场里,我地下党阿庆嫂和汉奸刁德一有一小段对唱,双方都是在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作出相应的判断。
刁德一观察阿庆嫂的“态度”,主要就是从阿庆嫂待人接物的动作来进行的。
阿庆嫂则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神情”的鬼蜮伎俩。
胡传魁在一旁搞糊涂了,这个草包司令就不会看肢体语言。
刁德一还没有把阿庆嫂的身份搞清楚,所以还得进一步观察——“将她访”。
阿庆嫂的这个动作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正像后来刁德一企图利用沙奶奶来摸清阿庆嫂的底细依然没有得逞,阿庆嫂说的那句“沙老太太哪是我的对手,早就被我打得落花流水了”。这个“沙老太太”指的不是沙奶奶,而是指刁德一,谁都听得出来,这是指桑骂槐。
肢体语言,已经就不是我们听得着的那种声音了,而是可以看到的,需要感悟,需要从道层面加以感悟的语言。
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出现的镜头,其实并不出人意料。
在毛主席面前,尼克松总统这么做,是自然的表现,表现了他不能用文字语言所能表达的含义,那种意义也许也是他不敢说出来的。
02
1976年2月,尼克松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时,有这个动作。
显然这是恭敬。
难道不是?
他为何对毛主席毕恭毕敬?
03
承认强者,方能成为强者。
有句俗语叫做“鸭子死了嘴硬”,意指那些面对早就被实践证明是错的事实,有些人就是死扛到底,绝不认输。
我们从尼克松作为总统,以及作为下野的总统和毛主席的交往里,他的肢体语言看得出来,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至少比那些“鸭子死了嘴硬”要强很多。
尼克松作为总统见到毛主席,他的文字语言和肢体语言都表达了他对毛主席的钦佩。这是对强者的承认和尊重,他不仅没有失去面子,相反他在第二次赢得大选时,这是十分关键的“选票筹码”。也就是说,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与信任。
当他被赶下台、失魂落魄之时,毛主席亲自派飞机把他从美国接到中国来访问,给予和总统一样的礼遇。
尼克松会怎么想?
他是不是庆幸自己当初承认了这个强者,以及这个强者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
尼克松在道层面的思想意识,和毛主席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是对立的。
然而在器层面,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里,尼克松毕竟还是一个明智的政治家。
他比那些只会玩弄政治手腕欺世盗名的政客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作为一个人,还是比较实在的。
毛主席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也看中了这一点。
因此,尼克松必然会成为一个历史机遇的局中人,一场国际大戏的剧中人。
当然他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也只能到这个地步了,他不可能成为这个剧的导演。
谁是导演?
这还需要问吗?
无产阶级政治家,就是比资产阶级政治家强。
无产阶级政治家,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遇强不弱,遇弱不强。
这是毛泽东文化的特征,贯穿于毛主席领导全体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全部想法说法做法里。为此,像尼克松这样的资产阶级有识之士,不得不承认那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不过,尼克松也清楚,那只能在毛泽东文化氛围里才会有的“三法三通”。
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及女婿戴维见到毛主席时,也是恭恭敬敬。
尼克松对他的家人有影响,也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文化的传递所造成的影响。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