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兵会议是根据1934年12月12日19时半的军委 "万万火急" 电令为中心和刘伯承元帅1959年发表《回顾长征》文中提到 "通道转兵" 而产生的 "转兵会议"。转兵会址关键地名是 "芙蓉"。
芙蓉转兵会议
在史书《长征日记》中只有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一、二纵队在芙蓉" 或者 "在芙蓉宿营"的记录,没有 "在通道" 或 "在通道宿营" ,更没有 "在县溪恭城书院宿营" 的文字记载,从1934年至今仍然没有见到中央红军军委一. 二纵队到过县溪的文字史料与证据。
请问,通道芙蓉的转兵会议会址硬选在县溪或者恭城书院有何用?通道芙蓉的转兵会议会址硬要宣传在通道县溪或者恭城书院有何用?
来自《长征大事记》1934年12月12日: 一军团主力经长古至新都 ; (一军团)二师在通道(县内)休息 ;三军团进到黄土塘辰口 ; 先头师(一军团一师)进到团头所(牙屯堡地域)。五,八军团经辰口至麻隆塘 ;九军团进到通道县城(今县溪镇) ;军委二纵队到芙蓉市(以及)附近 ;野战军司令部到(达)芙蓉(村)。(时任中革军委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在1934年12月12日长征日记中如此记录)
《伍云甫长征日记》也记录在芙蓉宿营: 1934年12月12日 大队伍6时出发,余守候一分队发 '5363'、'5413'、'5458' 等台电报,下午到达芙蓉宿营。(伍云甫是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三局政委,他当天这样写,让后人知道有中革军委三部通讯电台进驻芙蓉地域)
讲述和宣传长征红色历史按照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