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第一次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
这位战士叫张思德,牺牲在平凡的岗位上。这篇演讲,既是一篇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更是一篇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宣言。
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张思德和他所代表的精神为什么依旧弥足珍贵?
怀着对英雄先辈的无比崇敬,记者采访了张思德的老班长、百岁老红军杜泽洲。
“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
与张思德同龄同籍又同时入伍的杜泽洲,今年已102岁高龄。虽然年事已高,但聊起张思德的故事,老人仍心潮难平。在妻子关玉清的补充和转述下,张思德生前留下的英雄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
杜泽洲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7岁加入红军。1935年,杜泽洲在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营担任班长,张思德正好也分在这个班。从此,这对同乡同龄同时入伍的战友并肩战斗,开始了永远难忘的革命历程。
“他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杜泽洲回忆,在一次战斗中,张思德不怕牺牲,深入敌阵,创造了一人夺得两挺机枪的战绩,负重伤并荣立战功。
长征路上,张思德在过草地时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试吃野菜,为此还中过毒。“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在困难面前体现得非常明显。”杜泽洲说。
“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
张思德干一行爱一行,能上能下。1942年,部队整编合并后,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消息传开后,一些骨干思想有些波动。
张思德以前当过班长,由于工作需要,又当了战士,他没有任何怨言。座谈会上,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表示: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他骨干也纷纷放下思想包袱,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虽然和他同时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是旅长,而张思德当了普通战士之后工作热情却更加高涨。
杜泽洲说,有的战友衣服破了,他怕战友伤寒感冒,总是第一时间给缝补好;有的战友草鞋坏了,他宁愿不睡觉也要编织出来给战友穿上。他经常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帮老乡干农活,当地百姓都认识他,称赞他是好战士。张思德踏实苦干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战友。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生产小分队,到距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农场组织烧木炭。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将另一名战士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9月8日下午,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张思德追悼大会现场庄严肃穆。
毛泽东做了一席著名的讲话。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把张思德身上闪光的思想和品德凝炼为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现场聆听毛主席讲话的杜泽洲说,毛泽东对一名普通战士的死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
“有幸与英雄同行,是一生最感荣耀的事情”
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并讲话,无论是在当时的延安,还是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杜泽洲说,大家对人民军队的宗旨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大家一心只想着冲锋陷阵去前线,听完讲话才明白,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一文收入《毛泽东选集》。这篇经典著作也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杜泽洲的家中,张思德的画像始终挂在最显要的位置。
离休后,杜泽洲积极地投入到传播张思德精神的事业中,奔波在首都的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商场公司等,先后有180多家单位、1万余名干部群众聆听过他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少人对张思德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泽洲说,有幸与英雄同行,有幸向后人传播英雄的精神,是他“一生最感荣耀的事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