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真正的历史,必须了解它的细节。此时的红军虽然连连取胜,但是却充满隐忧。
隐忧在哪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娄山关一战,是打出了红军的威风,强行攻克了重兵把守的天险,但红军却也伤亡不小。到达遵义城后,彭德怀给中央写信:
“三军团在娄山关、遵义城和老鸦山诸战斗中,减员很多。现在只有一个团能维持原编制……各团部及军团参谋处一空如洗,希望军委能够即刻派一位军团参谋长和其他指挥人员,以便继续战斗。”
对于这种情况,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思路是有分歧的,或者可以这么说,老毛和党内其他领导人的想法是有分歧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观点是,面对这个问题,红军应该继续争取胜利,并在胜利之后争取时间休整、补充兵员物资等。而毛认为,遵义会议以来红军的许多主要军事行动依然是不明智的,仍然是预定目标→坚决执行,并且为此打了很多攻坚战,比如攻克桐梓、娄山关、遵义等等,毛并不觉得这对于红军而言是“胜利”,他依旧主张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战役。
但当时的军事行动是“集体决策”,一般是张闻天主持会议,大家各抒己见,二十余人举手表决,最后周恩来宣布决定,毛仅仅是周的军事助手,并不能主导大的战略方针。
这种分歧在红军入驻遵义10天后,终于爆发了出来。
当时军委的方针是这样的,大战略上,红军的目标时在黔北建立根据地,最终和红四方面军、二六军团一起,使得云贵川黔的根据地连成一片。目前的军事行动是,以遵义为中心诱敌来攻,逐个击破,为将来的西进做准备。
很快,敌吴奇伟部上当受骗,为红军“运来”大批武器物资后仓惶逃走。
但是周浑元部固守鲁班场不出,3月5日,中央决定派朱毛为前敌司令部指挥,待机消灭周部。
大家主要看地名和方位
3月10日,风云突变,前线的林彪、聂荣臻发来一封急电,建议军委改变命令,进攻打鼓新场。
朱德看后表示赞同,因为周浑元部一直据守不出,导致红一、三军团士气高昂却无仗可打。相反,打鼓新场守军较少,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且这里是红军西进必经之地,对根据地的建立意义重大。
毛泽东反对,他认为,首先虽然打鼓新场驻军只有一个师,但它是一个固守据点,红军应当避免“啃硬的”;其次它距国民党主要部队驻军处都不远,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敌军很可能正向打鼓新场方向集结,打鼓新场附近极有可能是蒋设的一个围歼红军的战场,因此如果进攻这里,我军可能会陷入重围。
但是这个临时建立的“前敌司令部”中,朱德是实际负责人,毛泽东只有建议权。他看说服不了朱,就提议召开军委会议讨论。
当时党的总负责人张闻天主持会议,共近二十人参加,讨论结果是——“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再次出现(大家数数,已经几次了),除老毛一人外,其他领导全部同意林彪的建议,改打打鼓新场。
接下来,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毛泽东之前不管想法再独特,再反对其他人,只要民主表决出结果,他都会予以执行,包括遵义会议后这段时间开会,他也一直是少数派,一直是命令执行者。而这次不一样,他放狠话:
“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
凯丰一向对毛泽东不满(之前讲过),也发怒了,“少数服从多数,你这是什么态度?”
张闻天也对毛泽东发怒:“不干就不干了!”
毛泽东:“好,不干了!”转身出门离去。
会议决定,采纳林彪建议,改打打鼓新场,并撤销毛泽东政委职务。
会议是凌晨开始清晨结束,毛泽东想了一天,半夜三更的时候徒步六公里来到周恩来的住处,二人夤夜长谈。具体谈了些什么现在已无从知晓,但谈话的结果是,凌晨时分重新召开会议,周恩来作为“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说服其他人,收回了攻打打鼓新场计划,毛泽东也官复原职。
那么周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说服其余接近二十个与会者的呢?
没有记录,但就我的推断,是新情报。
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四十多年,周对毛的支持意义太大了
(以下部分内容有点啰嗦,但比较重要)
因为前一天会议的争论焦点是,其他人认为,攻克打鼓新场可以打一胜仗,有利于之后根据地的建立。毛同意红军可以打赢这一场战役,但是他认为,根据之前情报,蒋介石的大批部队已经向这里移动,攻克后必须马上撤离,这种胜利在战略上毫无意义,反而耽误时间并令红军冒险。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攻克打鼓新场”是无须怀疑的。
但是这一天凌晨的会议撤销打鼓新场计划后,给林彪聂荣臻的解释是,国民党的援军与12号就开始陆续抵达打鼓新场,而我军最快也要12号才能赶到,因此这一战可能是打不下来的。
为什么我要啰里啰嗦强调这个呢?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此时红军高层并不是被毛泽东的理由说服的,他们的军事政治理念始终没有改变,就是“多打胜仗”而后“建立黔北新苏区”。而林彪、朱德等领导认为打鼓新场可大的原因也是这两点,一是“可打胜仗”,而是“于建立根据地有利”。
但是毛泽东对此一条都不同意,首先他认为“胜仗”并不一定都是有利的,其次他认为红军并不应该定下“建立黔北新苏区”的目标,正如长征初期博古李德不应该定下“与红二六军团汇合”的目标一样。红军目前过于弱小且并未甩开追兵,任何过于具体的战略目标的制定,都十分容易引起敌军的针对性打击,因此红军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证灵活机动,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随地制定新的战略方针。
这在后来红军的行动中得到证实,军委决定延续既定计划,进攻周浑元驻扎的鲁班新厂。毛当然是不赞同的,因为这里同样是一个据点,进攻它的目的无非是它比打鼓新场更容易取胜,而且对建立黔北根据地意义重大。但是这次他没有过激地反对,因为“鲁班新厂”不胜不会危及到红军生死,所以他执行命令,与朱德一起赴前线指挥战斗。
这篇比较长吧?大家还算满意吧?下一期四渡赤水就要讲完了,马上林彪要求毛主席下台的风波就要开始了。
所以大家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确立真的十分艰难,绝不是一个遵义会议大家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的思维有些过于独特,独特得甚至连同时代的天才们都无法理解。
好吧,剩下的下周再说。通吃岛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