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在云南寻甸,流传着朱德总司令与寻甸回族群众的一段佳话。
7月20日,沿着崎岖的山路乘车颠簸两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寻甸柯渡镇。在一座清真寺里,记者了解到了这段佳话的来龙去脉。
寻甸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个民族。1935年4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军委纵队和一、三、五军团于4月28日进入寻甸。4月30日,中央军委纵队进入柯渡坝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同志就在村里住宿办公。
其间,朱德来到村里的回族清真寺和回民首领谈话,向他们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回民首领和当地群众深受教育,不仅认识了红军,还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清真寺里,记者在一面土墙上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宣传标语:“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当年这座清真寺的阿訇金光明的后人金荣才告诉记者,这个已经隐隐褪色的标语,是当年红军书写的原迹。“红军走了之后,我们就在这里堆柴火,将标语保护起来。爷爷不在了后,我父亲在这儿盖了房子,到了20世纪80年代公开了这条标语。”
为什么会有这句标语呢?金荣才向记者讲述,因为清真寺里比较宽敞,所以红军炊事班就在这里生火、做饭,因为红军战士不懂少数民族宗教习俗,朱德总司令不但亲自向当地群众道歉,并且安排宣传员用紫红土在墙上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等大幅标语,成为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标志。
红军在柯渡严格执行纪律,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深得各民族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当地回族青年毕发斗曾加入北伐军队,在回家探亲时遇到了朱德总司令。在朱德的建议下,毕发斗加入红军,并通过宣扬红军理念,带动12名同村回族青年加入红军,跟随红军踏上了长征路。
红军离开村子时,有一匹军马怀孕了,金光明想将自家的骡子送给红军,红军没有答应,而是将这匹怀孕的军马留给了金光明,换了他家的骡子。
在柯渡镇,红军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故事还有很多,军民鱼水情深厚。当记者离开时,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正在上演一出小品,小品演绎的正是当年“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标语背后的故事,而金荣才作为县文化馆的演员,演的就是他的爷爷金光明。
(本报云南寻甸7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陈城 刘华东 本报通讯员 梁鹤)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