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个人简介:张炎(1902-1945),祖籍广东吴川,生于越南海防。1922年,参加粤军。1927年8月1日,张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32年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抗日反蒋运动。1938年,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1945年3月22日,慷慨就义,时年43岁。
积极参加抗战救国
张炎,字光中。民国初年随父归国,因家贫仅读三年私塾便辍学,旋到广州湾(今湛江市)当工人。张炎青少年时,目睹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苦难,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1922年,20岁的张炎经堂兄张世德引荐参加粤军,开始戎马生涯。由于勤奋好学,作战勇敢,由勤务兵逐渐晋升至营长。
1927年8月1日,张炎随叶挺领导指挥的十一军,率领第29团第3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30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等战役中浴血奋战。全军苦战33天,令日军伤亡累万,重挫敌焰,逼使敌军三易其帅,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张炎作战英勇,战绩显赫,时称抗战英雄。1932年7月,张炎升任79师中将师长。
树立联共反蒋旗帜
1933年11月20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告联共、反蒋、抗日。张炎出任该政府的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存在53天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取消十九路军番号。蒋介石深知张炎英勇善战,千方百计想收买他,封他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但张炎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日政策,拒不受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张炎毅然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 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他敦促各县组织抗日武装,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保家卫国”,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南路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8年10月,张炎接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令,亲自到香港与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共商南路抗日事宜。翌年3月,张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依靠共产党人士,培训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
张炎的爱国行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和恐慌,1940年6月被迫辞职。1944年11月,张炎协助抗日游击队,击毙日军分队长等10多名日伪军,极大振奋南路人民抗日斗志。
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1945年初,张炎、詹式帮率所部700余人宣布起义并联合人民抗日游击队,把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
张炎的武装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调兵遣将猛扑吴川,张炎被迫率部转移,在博白县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张炎英勇不屈,于1945年3月22日慷慨就义,时年43岁。
1958年1月8日,由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发给张炎家属的光荣纪念证称:“张炎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1985年,位于广东省吴川县(今吴川市)的张炎将军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铭记张炎烈士的英雄业绩,弘扬他为国家民族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1985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将塘缀中学命名为张炎纪念中学。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