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简介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我志愿军第113师337团奉命赶往龙源里阻击美军。1950年11月29日凌晨,337团1营1连尖刀2排奉命赶到阻击地点葛岘岭,排长郭忠田仔细审视周边的地形后,决定把阻击阵地设在葛岘岭主峰北侧公路旁的小山包上,组织全排在小山包上构筑了阵地工事,并在葛岘岭主峰构筑了假阵地。早上8点多,工事刚刚构筑完毕,美军就来了。先头是1辆吉普车和3辆大卡车。全排集火射击仅几分钟就全歼了3辆大卡车上的美国士兵。不等2排稍事休整,美军50多辆坦克 “轰隆隆”地向2排阵地方向开来。此时,郭忠田又决定:放过坦克,阻敌步兵!美军的坦克过完了,车队接踵而至。郭忠田组织全排,专挑头车、弹药车打,美军车队被彻底瘫痪在葛岘岭旁。为了解救被困车队,美军调集了100余架次的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但统统将弹药倾泻在了葛岘岭主峰。在2排的顽强阻击下,美军车队始终未能跨过阻击线一步。2排此战歼敌215人,而无一人伤亡,志愿军总部授予2排“郭忠田英雄排”荣誉称号。
讲评析理
葛岘岭战斗中为什么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美军机械化部队,未能突破装备落后的仅3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排设置的阻击线,而且志愿军创造了零伤亡奇迹。可以说机动灵活指挥、巧妙利用地形、正确运用谋略成就了这次战斗奇迹。
正确领会意图,灵活机断行事。在葛岘岭这场阻击战中,排长郭忠田作出两个临机决定:一是没有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在葛岘岭阻击敌人的命令,将阻击主阵地设在葛岘岭北侧公路拐弯处的小山包;二是放过敌人的坦克,阻击敌人的步兵。两个决定表面上看似未按照上级命令行动,其实却最符合战斗行动目标,即阻止美军从葛岘岭撤退。战场上,统领全局的上级指挥员不可能准确洞察每一处具体战场的变化情况,其命令指示不一定完全符合战场实际。这时,作为下级指挥员需要正确领会上级意图,以自己的智慧和积极的战斗行动去弥补和完善上级命令指示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创造性地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信息化战争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种险局、危局随时可能出现,身临战场的指挥员必须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敢于担当,根据战场态势果断处置情况,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巧妙利用地形,抑制敌之优势。葛岘岭主峰是附近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居高临下,看起来是个非常不错的阻击点。但地形突兀,没有可供避护的地形和植被,一旦遭到敌机轰炸,无处躲藏。而葛岘岭北侧的小山包距离美军南撤必经公路只有50米,公路在此有一个拐弯,任何车辆到此都必须减速,便于步兵发扬火力。山包上还有一块巨石,巨石下有一个可容纳一个班的石洞,是个天然的防炮火掩体。于是郭忠田果断决定在小山包上构设主阵地,将重机枪阵地设在巨石附近,两个步兵班部署在巨石两侧,一个步兵班在石洞内作为机动力量。正是因为郭忠田排长巧妙利用葛岘岭北侧小山包有利地形,既充分发扬了步机枪火力,又成功地抑制了美军空地火力的优势,从而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巧用地形,历来是兵家制胜之道。孙子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随着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和在战场上广泛使用,“凭险据守,居高临下”等地形之利逐步减小,但凭借有利地形仍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敌先进武器装备性能的发挥,巧用地形仍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
善于运用谋略,弥补力量不足。战斗力量,是完成战斗任务的基础。但战斗力量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非常完美地适应战斗的需要,很多时候是在力量处于劣势甚至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作战。郭忠田深知美军是装甲机械化部队,还有优势的空地火力支援,而自己所带的步兵排,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劣势,尤其是缺少有效的反坦克火器。在这种情况下,郭忠田决定在葛岘岭主峰构筑大量假阵地迷惑敌人,果然美军飞机将弹药投在了假阵地上。在缺少重火器和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果断放过敌坦克,阻击敌步兵,并且优先打击敌人的头车和弹药车,最终大量消灭敌人步兵,成功地阻击了敌人。战争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谋略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武器和力量的不足。作战力量受指挥员谋略的支配,只有在指挥员正确谋略思想的指导下,作战力量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不用谋略的战争。”信息化战场上仍然充满着谋略的较量,但谋略较量最主要体现为对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谋略的作用和价值也只有通过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而通过谋略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把己方现有技术手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