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钱学森: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美国人说他抵得上5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羁留5年,他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周总理亲自过问才得以脱身。1955年的今天,钱学森回国。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转发,致敬!
怀念钱学森
元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部授旗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也成立授旗。这一刻,人们不能不怀念中国火箭的奠基者——钱学森,六十年前的1956年元月,钱学森曾提出建立中国火箭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6日钱学森等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就商议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美国极力阻挠。美国一位海军次长布金尔咆哮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的上五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由于政治原因,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中国”。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片上的信,夹带在比利时亲戚家书给陈叔通的信中,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要求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
1955年10月8日,经过艰难的交涉,钱学森终于回到了新中国。新中国对这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极为重视,事前已经对钱学森回国后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考虑。尽管回国后钱学森名义上是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力学研究所的所长,但实际上,钱学森的工作重点是在领导中国火箭武器的研制上。火箭武器的俗名“导弹"就是钱学森建议的。“导弹”一词,两个字表达了两层含义,既表达了可控之意,又表明是一个炸弹。是火箭武器的最好表达,一直沿用至今。
刚回国的钱学森考察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院院长陈赓大将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不假思索的答道:有什么不能?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我们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陈赓顿时豪气顿生:钱先生,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国防部长彭德怀在病中会见了钱学森,他也是最为关心火箭武器的军队领导,他和陈赓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对美国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上的差异有痛切的感受,因而对发展尖端武器格外上心。彭德怀指示陈赓,要请钱学森给军队高级干部讲课,让军队高级指挥员知道导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要用导弹武装起来。
1956年元月1日下午三点,贺龙、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元帅也特意赶去听课。钱学森在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他说:这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兴致所至,钱学森大声疾呼: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他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军种,名字可以叫“火箭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1956年2月4日,周恩来会见钱学森,指示钱学森尽快起草一份关于发展我国火箭事业的报告提交中央。从此,钱学森长期担任了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的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奋斗了一生,是中国的航天之父、火箭之王。1966年7月1日,中国的导弹部队成立,出于保密的原因,中国导弹部队没能称为“火箭军”,而称为“第二炮兵”。
60年后的今天,二炮更名火箭军,这是中国反侵略的战略利器。中国人民会永远纪念钱学森,铭记他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