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认识了一位谢姓老年人,70多岁,贵州中部地区人,他说,在1976-1980年间曾担任生产队会计。
笔者向他了解生产队储备粮(备荒粮)的情况。他介绍说:(他们)生产队的储备粮有2万多斤,生产队有500多人,人均40多斤。他说,有规定,储备粮是按每人100斤稻谷来安排的,但是,不要求一次储足,(他经手期间)生产队是按每年2000斤的数量增加的。增加到2万多斤的时候,(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了,后来就没有集体储备粮了。
近日,笔者认识了一位谢姓老年人,70多岁,贵州中部地区人,他说,在1976-1980年间曾担任生产队会计。 笔者向他了解生产队储备粮(备荒粮)的情'...
近日,笔者认识了一位谢姓老年人,70多岁,贵州中部地区人,他说,在1976-1980年间曾担任生产队会计。
笔者向他了解生产队储备粮(备荒粮)的情况。他介绍说:(他们)生产队的储备粮有2万多斤,生产队有500多人,人均40多斤。他说,有规定,储备粮是按每人100斤稻谷来安排的,但是,不要求一次储足,(他经手期间)生产队是按每年2000斤的数量增加的。增加到2万多斤的时候,(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了,后来就没有集体储备粮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