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们”高喊要民主,要言论自由时,却封杀他人应有的批评权力,动辄就祭出一个独门暗器---“文革余孽”!要深入扒下“方方们”的画皮,就必须打破其“文革余孽”的“法器”。
啥是“文革余孽”?“芳芳们”没有界定。《后汉书·段颎传》:“费耗若此,犹不诛尽,馀孽复起,於兹作害。”汉语大词典:残存未尽的坏分子或恶势力,据此而言,应是“文革”残存未尽的坏分子或恶势力。此定义的前提应是“文革”本不是东西?可让“方方们”打脸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评价的“文革时期”,恰恰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2010年7月,习近平提出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任务,该书2016年6月出版。习近平在编写工作启动后,亲自审定编著工作方案,做出长篇重要批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给予编写工作重要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专门有一章,评价《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
【在1949年至1976年间,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在工业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还特别提到了从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的“两弹一星”、还有着眼农业长远发展的水利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和培养推广良种,等等。从1953年到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1976年的319元。人口增加了将近4亿,但人均粮食由418市斤增加到615市斤。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也翻了一番。教育方面,大学在校生从11.7万发展到56.5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普及,全国人口死亡率从1949年的千分之20下降到1976年的千分之7.25。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到1975年的63.8岁......,“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展现了十分可贵的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
以上这段堪称辉煌的“1949年至1976年间”,无疑包括了对文革时期的肯定。在这个基础上,怕人们还认不清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又单独特写了“文革”时期的经济:
【“综合起来看,在‘文化大革命’这十年中,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比1965年增长了133.54%。其中工业总产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长181.7%,平均每年增长9.9%;农业总产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长51.2%,平均每年增长3.8%。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这个评述尽管没有对“文革”做出正面做出评判,但已经将“文革时期”和“文革”作了重要区分。或许,真如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至于在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总结一下,这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是需要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9页 人民出版社)”这话应该不是虚言,这也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这可是由习总书记提出著述,并亲自审定编写工作方案,做出长篇重要批示,给予编写工作重要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这可是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特别应指出的这是“著”,而不是“编”。那么,《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对“文革时期”的评价,就绝对是具权威性的评价。
就在这本权威著述中,看清楚没?曾被污蔑为“面临经济崩溃”的“文革时期”,工农业总产值10年增长133.54%,那可绝对是不止翻了一番!可这仅仅是统计了一二次产业的实物经济,完全没有统计房地产、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第三产业的经济。若按后来的GDP统计法,将当时的黄金储备、房地产等三产经济全口径统计进去,“文革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将更为惊人!
人们也在痛定思痛:一个“浩劫”的年代,怎么会出现这样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更遑论国防、外交、科技、民族团结、社会治安、精神文明、社会福利、国家凝聚力、世界第一的廉洁政府等奇迹!
历史,绝非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历史,终究要由人民来评判功罪!
(文中配图选自网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