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给段德昌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资料图片
矗立在益阳市南县德昌公园正中的段德昌将军全身铜像。资料图片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有33名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著名高级将领为军事家。在这33位军事家中,有这样一位先辈。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他是彭德怀元帅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引路人;他对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最后因“肃反”被错杀。1952年8月,毛泽东亲自为他签发了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长——段德昌。
一
1904年8月,段德昌出生在湖南南州(今南县)。父亲是一位新式知识分子,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段德昌小小年纪就以诗文对联出口成章而小有名气。良好的家教造就了段德昌儒雅的气度,文能提笔、武能横刀,使他日后在红军将领中卓然而立。
少年时代的段德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还与留法归国的中共党员何长工等一起合办新华学校,联合进步青年宣传进步思想。1925年9月,段德昌加入共产党,并被推荐考入黄埔军校。他是“青军会”的重要成员,但因揭露和痛斥“孙文主义学会”头目们的丑恶嘴脸及无耻行径,而被开除学籍,后转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2军任营长。不久,段德昌调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5团党代表。
北伐战争开始后,段德昌随第6军进入湖南,不久即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他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尤其是在攻占醴陵、平江以及汀泗桥的战役中,他领导的宣传科不仅担负了运输、担架、慰劳等任务,而且深入到前线进行宣传鼓动,他也因此被誉为“铁科长”。不久,段德昌参加了围攻武昌的战役,升任第35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兼《北伐周报》主编。在这里,他结识了该师第1团第1营营长彭德怀。两人一见如故,常一起促膝长谈,谈形势、谈理想。彭德怀提出入党请求,但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为避免影响国共关系,党组织决定暂不发展党员。因此,彭德怀的入党申请也就没有得到批准。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后,段德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党组织派他到鄂西、鄂中一带开展农民运动。其间,他在战斗中轻度烧伤,经组织批准潜回家乡医治。养伤期间,他与中共南华特委取得联系,还秘密会见了驻南县的时任国民党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彭德怀。见面时,彭德怀首先询问段德昌的病情,段德昌答道:“轻烧伤,已好了!”接着,二人简单交谈了对时局的看法。段德昌告诉彭德怀:“你能坚持革命立场,很久的愿望就要达到,特委已经通过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报告省委了,省委是会批准的。”
二
伤愈后,段德昌再次出征。他和战友们化装成绅士、小商贩、江湖术士等,混过敌人一层层岗哨,来到公安县曾家咀,与当地党组织一起制定了公安暴动计划。袭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弥陀寺的团防局。暴动成功后,他们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释放了在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建立了公安县游击大队。段德昌任公安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队长,从此点燃了荆江地区的革命烽火。
1928年春,中央派贺龙、周逸群到达湘鄂西。段德昌与他们一起,建立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他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洪湖游击大队,铲除了当地的地头蛇,并亲自编写了《红军纪律歌》,以教育指战员遵纪爱民。
1930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在监利县汪家桥成立。段德昌任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此后,他和军长旷继勋、政委周逸群率领红6军驰骋荆江两岸。同年7月,红2军团成立,段德昌任红6军政治委员,不久又改任军长。他先后率部参加东进和南下作战,连克华容、南县、公安等地,扩大了苏区。
段德昌从实际出发,根据洪湖苏区河湖交错、芦林茂密的特点,提出了“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的战术原则,灵活机动地带领游击队和红军与敌人作战,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
在洪湖根据地,存在两个最大的隐患。一个是为害最烈的“白极会”,一个是被敌人重兵盘踞的监利县城。“白极会”是国民党操纵的反革命地主武装组织,有1万多人,专门装神弄鬼,自诩“刀枪不入”。1930年8月13日,段德昌率领红6军横扫“白极会”。在河口一仗,俘虏“白极会”几千人,活捉其头子,“白极会”土崩瓦解。
随后,段德昌准备拔除阻塞南北通道的监利城。驻监利城内的是敌军新3师李云龙旅的两个正规团和1个保安团,外加驻朱河的1个正规团,共3000多人。李云龙是北伐时期行伍出身,战斗经验丰富。监利县城墙坚固,南面是波涛万顷的长江,可谓固若金汤。
在贺龙的指挥下,段德昌亲率红6军担任主攻。他命令炮兵集中轰击敌炮阵地,把城墙轰开许多缺口。不久,红军攻克监利县城,大获全胜。
三
1931年4月,红2军团奉命改编为红3军,段德昌任红9师师长。同年11月,他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2年春,段德昌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展现。1月,红3军乘敌人主力集结于平汉路以东地区对付鄂豫皖红军之机,向襄河以北之敌发起攻势作战。19日,段德昌指挥红9师冒雨由泗港北渡襄河。20日袭占皂市。21日分别包围了龙王集、陈家河之敌第10军特务团。敌以第48师工兵营由应城西援,被红军大部歼灭于龙王集附近。龙王集之敌两个营向田店突围,也被歼灭于途中。陈家河之敌1个营,在红军政治争取下投降。
为了诱使敌人大部队前来,段德昌一面命令红军佯攻应城,一面将两个团和地方武装——汉川独立团乘夜色埋伏于龙王集至应城的公路两侧。当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后,段德昌把红旗一竖,漫山遍野的红军好似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瞬间,子弹如雨般射向敌人。而敌军无法立即展开攻势,在红军火力猛烈射击下纷纷倒毙。这时,红9师800多名英勇的骑兵像一阵飓风,从应城方向呼啸而来,猛杀猛砍,加上梭镖队配合,敌人溃不成军,全部被歼。
此战,红军全歼敌第12混成旅,生俘旅长张联华,歼俘敌军4000余人。“杆杆红旗似刀枪,红旗指处敌胆寒。活捉旅长张联华,胜利频传捷报扬。”龙王集大捷后,这首歌谣在洪湖地区广为流传。
这次战斗缴获步枪3000余支、迫击炮2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军装1万套。此外,红军还用缴获的战马装备了骑兵团。
龙王集战斗后,段德昌派出的侦察队又探明敌第48师第144旅由皂市出发南下,妄图打通天门至岳口之间的公路线,切断襄北苏区和洪湖苏区的联系。3月5日,天下起瓢泼大雨。段德昌率领红9师冒着大雨,在泥泞的道路上急行军。终于在天亮前赶到文家墩,向敌第144旅发起猛攻。此刻,敌官兵都还在睡觉,听到外面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还以为是雷声。等到红军冲进帐篷时,才仓促应战。这一仗,敌第144旅被全歼,旅长韩昌俊被活捉。
1932年1月到6月,在贺龙的领导下,段德昌指挥红9师采取围点打援、奔袭和诱敌深入等战术,连续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从此,红9师勇往直前,威震四方。段德昌也被誉为“常胜将军”。
经过战火洗礼和战争锤炼,段德昌从洪湖游击队队长成长为红6军政委、军长。他领导游击队在襄北连战连捷,遵循的正是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38年5月30日,毛泽东在《解放》第40期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文中对湘鄂西根据地给予充分的肯定:“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明。”
四
夏曦主持湘鄂西中央分局工作后,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方针,在“肃反”中错误地杀害了段德昌等大批优秀干部。1933年5月,湘鄂西苏区群众含泪埋葬了段德昌的遗体,并在他坟前栽下代表他年龄的29棵青松。
1945年4月,在延安杨家岭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准备。在会上,任弼时曾对段德昌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事迹做了详细介绍。同志们听后,都非常难过、非常感动。毛泽东郑重提议为段德昌平反。1945年6月11日,中央决定召开段德昌等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17日,大会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毛泽东担任主祭,并献挽词:“死难烈士万岁”。这是段德昌第一次受到组织的祭奠。
1952年8月,毛泽东为段德昌签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中共字第零零零壹号)”,即“烈士证”。段德昌排在首位,足见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1955年授衔会议上,谈到段德昌时,毛泽东还一度中止会议,眼含热泪,心中十分惋惜。
1953年1月,段德昌的遗骸被迁葬于鹤峰下坪。1962年,再迁至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现段德昌墓在湖北鹤峰土家族自治县八峰山上,墓前是革命烈士纪念塔,山麓有革命博物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