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史海①】3位亲历者的回忆可再现赤瓜礁战斗的真实细节

字号+作者:百祺 来源:红歌会网 2021-04-27 10:3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兼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   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军为保卫南沙群岛,与入侵中国领土的越南海军展开一场交锋,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深刻影响'...

——兼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fZF品论天涯网

  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军为保卫南沙群岛,与入侵中国领土的越南海军展开一场交锋,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深刻影响了整个南海局势。“3·14”赤瓜礁战斗是南沙之战的一个局部,也是一个关键的导火线;礁上争斗的时间不长,枪战的时间更短,仅十几分钟。国内一些报子、杂志、图书有各种报道、叙述,其中就有绘声绘色地“惊险”描写:早有准备的越604船上的机枪也响了,子弹呼啸着向我官兵扫射过来,水面上激起一片片水柱。“打了,打了。”我502舰上的指挥员清楚地看到守礁官兵倒下一片……我舰艇轻伤三艘、牺牲6人,伤18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样叙述虽然惊悚刺激,但与事实却不相符。在那场战斗的亲历者中,海战编队总指挥陈伟文,531舰登礁突击队指挥员、副政委王永兵,502舰指挥仪班战士德义,都有相关回忆。若要全面了解整个战斗的全貌、我方预案、指挥决策过程等,就应重点参考陈伟文将军的口述回忆。【1-2】夺礁战斗是531舰和502舰的水兵共同分工完成的;因此,全程指挥531舰登礁突击队的王永兵副政委的回忆文章具有重要价值。【5】从德义的回忆文章看,【6】他参加了3月13日夜晚登礁插旗行动,但因在海水里泡了一夜没休息,14日换人时,回到了舰上;502舰水兵登礁战斗的情况,他是参考了别人的文章,有的内容需要斟酌。笔者收集了数十篇相关文献资料,经过对比、分析,相互参照、印证,将尽可能地还原其中真实的细节。fZF品论天涯网

  1988年2月22日下午,陈伟文率领502、503编队离开榆林基地开赴南沙,先后去南薰礁、赤瓜礁等9个岛礁进行了巡逻和考察。1988年3月13日,陈伟文率领502舰去赤瓜礁海域巡逻,下午2点抵达后,发现越南4100吨级的HQ505登陆舰和HQ604运输船迎面驶来。越方不顾我舰的警告,HQ505抛锚留在了鬼喊礁,HQ604继续开往赤瓜礁。根据我方预案,首先要保卫赤瓜礁。陈伟文发现HQ604船上装有许多建设器材,有竹竿、木桩,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建高脚屋、抢占赤瓜礁。他随即命令见习水雷长王正利带人连夜抢先登上赤瓜礁,并命令531舰和556舰前来支援。傍晚8时许,我502舰派王正利、机电班班长陈冲、指挥仪班班长王立峰及战士德义和信号兵姚改名、卫生兵柳长奇共6人组成登礁组,带上武器、装备,乘坐小艇于当天晚上12时登上赤瓜礁;并找到1974年搁浅的一艘渔船龙骨,插上了我国国旗。【6】陈伟文回忆:“3月14日早上6点,果然不出所料,越南兵开始登礁。与此同时,531舰和556舰也已赶来报到。我当即命令556舰警戒琼礁方向,531舰则与502舰会合,全力保卫赤瓜礁。”【2】fZF品论天涯网

  14日凌晨6点25分,531舰到达赤瓜礁海域;6点49分,接到“编指”的命令,要求派武装人员登礁。531舰登礁人员25人,大部为20来岁的小伙子,有的新兵第一次拿枪,有没用过机枪的现学使用,由枪炮长和弹药班长给大家讲解。7点30分左右,王永兵副政委带领第1批人员登艇出发。小艇于7点40分左右在离越604船右侧几十米处登礁。7点45分左右与502舰首批登礁人员会合后,迅即分散队形,2人1组,防敌突袭开火。8点17分左右,531舰第2批登礁人员登礁。 8点25分左右,陈伟文任命的登礁指挥员、502舰政委李楚群带领越语翻译林干事等7人登礁;并迅速明确任务并分工:由林干事对越喊话,李政委组织502舰人员去割断越方船与礁盘连接绳,由王永兵指挥531舰水兵拔掉越方旗子。正准备行动时,王永兵却发现531舰第3批登礁人员正在越604船附近,准备登礁,并处在敌船机枪最佳火力范围,同时也在我方舰炮预定攻击区内;他立即要求延迟攻击,会合第3批人员后再开始行动;“编指”同意了王永兵的意见。8点38分,与第3批登礁人员会合后,王永兵副政委“进行了简单的火线动员,下达了任务:上去拔掉越南国旗,可以肉搏,驱赶越军,如敌方开火,我即开火,坚决反击,而后迅速撤退,便于我方炮火攻击。”【5】他接着挑选人员,由3人1组作为拔旗突击组,大家争先恐后地要求充当先锋组;最终定下,第1组由杜祥厚负责,第2组由黄利兴负责,第3组由陆少峰负责。五大三粗、身高1.85米的杜祥厚把机枪换成手枪,准备与敌肉搏。这时,林干事对越方喊话无效。8点41分左右,王永兵命令副枪炮长蒋炳发将其他人员分散成弧形跟进,以利减少伤亡。8点43分左右,第1组和第2组逼近越旗。越军害怕了,后退了。此时,杜祥厚猛扑上去推倒敌旗杆,1越军企图夺旗,被新战士张清飞起一脚踢倒,并再也没爬起来。文静的张清战后说:“当时也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他夺到敌旗后,马上交给了王永兵副政委。另1越军反扑过来,被杜祥厚卡住脖子按到水里。在另一个方向,502舰战士龙田山、吴海金面对十几米处越军正在瞄准的机枪口,镇定自若地砍断了越军运输小船的系泊缆绳,然后又参加了驱逐越军的斗争。8点46分左右,502舰水兵在与敌争夺枪支的过程中,越军首先开火,副枪炮长杨志亮左手臂被打断。我军立即开火还击,手枪、冲锋枪、机枪如暴雨般射向越军,单发、点射、连发……宣泄着满腔怒火。此时,敌船上的机枪向我开火,陈伟文下令反击,舰炮齐鸣、火龙飞舞,震天动地……。“南沙海战我方无人阵亡,仅伤1人,舰艇无损,收复9个岛礁,击沉越南海军舰艇2艘、重伤1艘,越军死伤估计超过300人,俘虏9人。”【1】fZF品论天涯网

  南沙之战的胜利,振奋人心。有记者出于职业习惯,将2个焦点事件“夺旗”和“英雄负伤”,人为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样就更加“生动、感人!”由于衍生的版本较多,最初大致是这样的说法:越兵瞄准了夺旗的张清(属531舰),杨志亮(属502舰)挺身而出,左手握住越兵枪管往上一托,枪响了,杨志亮左臂被击穿……。若仔细琢磨,就有疑问了,既然是“左手握住越兵枪管往上一托”,这时的左前臂(负伤处,有报刊照片为证)与枪口呈什么角度,怎么能够被击中呢?南沙之战的英雄杨志亮主动请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英勇负伤;其崇高形象,感动了亿万中国人!可个别记者画蛇添足的描写宣传,实在是多余,只能是好心帮倒忙。因为,从军事常识的角度看,这也极不符合情理。我方夺礁之战有2支队伍,南海舰队的502舰为33人,东海舰队的531舰有25人,这是临时组合,双方互不相识;因此,分工协作,才是取胜之道。若混为一团、一拥而上,势必打乱仗,而且还容易造成误伤。王永兵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还担心我们会误伤自己,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打仗,而且是水兵打陆战,另外,我登礁队与502舰的队形不一样,人员又不熟悉。”文章还证实了,胜利是由正确的分工协作所取得的:“指挥人员在礁上迅速会面(大家相互很尊重,很客气,互致敬礼),然后进一步明确任务并分工:由林干事负责对越喊话,502舰指挥员组织去割越方船与礁上连接的绳子,由我负责攻击拔旗。”【5】但是,由于当时记者上述“生动、感人”的描述,为大家所接受,因此大部分相关文章都是采用类似的说法。由于赤瓜礁战斗规模较小,真正的知情人很少,也没人从来较真,所以才没酿成不良影响。但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这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因为真实的新闻才有鲜活性、可读性、指导性,才能让社会大众认可、信任;真实的新闻,才具有诚信的意义,才会起到典型引领作用。如果我们的新闻,总是故意拔高或者有意缩小重要事实,最终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fZF品论天涯网

  参考资料:fZF品论天涯网

  1)现代舰船编辑部:6次海战亲历者 常胜将军陈伟文访谈录,《现代舰船》2011年第10期fZF品论天涯网

  2)罗素敏:近访1988年南沙海战海上指挥员陈伟文将军: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红广角》2013年第07期fZF品论天涯网

  3)王波著,生命的波纹(——海军常胜将军陈伟文),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第74页fZF品论天涯网

  4)徐祖荣:陈伟文下令驱逐侵犯者,南沙海战夺岛礁,《中国老年》2019年第12期fZF品论天涯网

  5)王永兵,冯春晓:赤瓜礁登陆战,《检察风云》2015年21期fZF品论天涯网

  6)德义:1988年南沙“3.14”海战亲历记http://www.pujiang.gov.cn/pjxzf/c120712/2020-01/02/content_a7e1b70cbb1648729f1466fa01a27737.shtmlfZF品论天涯网

  7)沈顺根著,雄师镇海 中国海军水面主舰艇征战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04fZF品论天涯网

  8)伊始,姚中才,陈贞国著,南海!南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08fZF品论天涯网

  9)田勇著,大国崛起 中国海洋之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fZF品论天涯网

  10)唐涛等主编,海战经典,远方出版社,2005.01fZF品论天涯网

  11)张良福著,南海万里行 在南沙群岛巡航的日子,海洋出版社,2006.08fZF品论天涯网

  12)周德华:捍卫南沙海域主权的赤瓜礁海战,《铁军》2017年07期fZ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