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松民作讲座
郭松民说:
电影《卖花姑娘》的旋律,我相信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上世纪70年代初,朝鲜电影在中国公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影片的插曲在中国传唱一时,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
2008年,朝鲜的血海歌剧团到中国来演出,我到国家大剧院一看,演出的歌剧就是《卖花姑娘》。整个国家大剧院座无虚席,演出时不断爆发出掌声。等到演出结束以后,很多观众眼含热泪站起来长时间地热烈鼓掌,朝鲜艺术家反复谢幕都无法走下舞台。这样的盛况据国家大剧院的人说是任何其他演员从来没有过的。可见这部电影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
……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朝鲜千里马运动蓬勃开展的年代,影坛上出现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和新人的影片,比如:《红色宣传员》、《人民教师》等。
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朝鲜电影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对中国观众有重大影响的电影主要出现在这一时期,如1970年拍摄的《鲜花盛开的村庄》,1971年的《摘苹果的时候》,1972年的《卖花姑娘》(由金日成编剧,金正日导演),1972年的《轧钢工人》,1974年的《金姬和银姬的命运》,1978—1981年拍摄的《无名英雄》等。
到九十年代以后,朝鲜进入先军时代,这时的朝鲜电影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从军的日子》、《一个女战士手记》等。
最近几年,朝鲜电影又有了新的发展。2007年,一部《女学生日记》在朝鲜公映后,引起轰动,并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
朝鲜电影得到繁荣,是有一些重要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朝鲜电影受到领袖的特殊关怀。朝鲜历任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电影。建国初,就在平壤建立了培养电影人才的平壤电影大学。设立了电影奖励制度。
朝鲜电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朝鲜电影已经成为一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
2009年,朝鲜电影乐团在北京世纪剧场演出,当时几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很多人慕名从远道而来。朝鲜电影乐团共演唱和演奏了29首歌曲,《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卖花姑娘》等等,每首歌每唱一句都引发热烈的掌声,对每首歌都报以几十次掌声,尤其是《卖花姑娘》的开场曲和结尾曲。全场下来,这场演出博得了观众几百次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很多观众眼含热泪。没有任何国家的电影像朝鲜电影那样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如此深沉的情感记忆。在七十年代初期,朝鲜电影文化确实充实了成千上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的青春年华和情感世界。
第二,朝鲜电影唤起广泛共鸣的基础,是源自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经历。
2008年,我在观看朝鲜血海歌剧团《卖花姑娘》时,就在想,如果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朝鲜歌曲的特质,我想到的这个词就是“干净”。很多年没有听到这么干净的声音了,宛如天籁一样,清澈纯真,通透自如。她让你想到早春的清风,想到阳光下晾晒的白桃干,想到蔚蓝色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这是中国的歌曲和电影无法带来的感受。
2012年中朝合拍的电影《平壤之约》,对朝鲜年轻一代爱情的展示,也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爱情非常纯洁,会让中国的八零后九零后感到陌生。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只是:男方远远注视女方的身影,女方的回应只是报以羞涩的微笑。自始至终,他们没有拉过手,更谈不上拥抱接吻以及中国电影必不可少的床戏。
对中国八零后、九零后来说,爱情也许意味着幸福、快乐乃至刺激,但是对朝鲜青年来说,爱情首先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朝鲜电影还没有被这个商业时代所污染,相对来说,中国的电影有过多的色情、暴力和低俗的桥段。在一个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保持电影的纯洁性,是不容易的。这里真诚地希望朝鲜电影且行且珍惜。
最后,中国电影要向朝鲜电影学习什么?
保持电影的人民性、纯洁性,通过电影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唤起人们对领袖的崇敬,重建社会团结。所有这一切,正是中国电影需要向朝鲜电影学习的地方。
主持人艾跃进:
刚才松民作了一个很好的学术讲座,他的讲座也唤起了我本人对我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我想说的是:四十年后,《卖花姑娘》在国家大剧院能引起这么多中国观众的共 鸣,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因为他们怀念毛主席、周总理和金主席共同缔造的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更怀念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朝鲜电影是纯洁的,毛泽东时代的电影也是纯洁的。我们为什么会对朝鲜的电影情有独钟?因为通过朝鲜电影的纯洁性,我们怀念中国曾经纯洁的时代,我们更希望向朝鲜同志学习,回到那个纯洁的时代,因为朝鲜电影的纯洁,是因为他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