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英为什么不能继续扮演解放军及其他
——近日文化现象点评
★郭松民
孙海英为什么不能继续扮演解放军?
国庆长假期间,继孙海英在其中扮演解放军少将的电视剧《8848》被央视停播之后,贵州卫视邀请孙海英参与历史类节目“时光的印记”录制,孙海英以八路军的形象出镜,再次遭到网友的炮轰。
网友为什么讨厌孙海英扮演革命军人的形象?
在我看来,主要问题还不在于孙海英改信了基督教,而在于他以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扮演革命军人石光荣成名,但他的微博言论却表明,他完全不认同石光荣们的事业,甚至非常厌憎。这样一来,他继续扮演革命军人就构成了对观众的一种挑衅与嘲弄,并且他的演技越高,这种挑衅和嘲弄的就越严重,因为他等于在说:瞧,我在骗你们呢!你们这些傻瓜!
谁愿意被他公开嘲弄呢?所以网民的愤怒、抗议都是完全正当的。
那么,如何理解演员扮演“反面角色”呢?很简单,演员扮演反面角色是为了揭露他们的丑恶,而绝不是表明他们认同这些坏人。孙海英在自己的微博上赌气说他要扮演徐才厚、谷俊山,难道他要说自己是他们的同类吗?
我知道,有人一定要拿言论自由说事。但无论是央视取消播出,还是今后剧组不愿意邀请他,都和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关系。孙海英至今没有遇到任何法律和行政方面的干预,表明他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但问题是网民/观众也有言论自由,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自由也应该被最大限度的尊重,同时剧组和电视台也有选择演员和嘉宾的自由——他们必须在继续追捧孙海英和触怒自己的衣食父母,也就是观众之间做出选择。
市场经济,自由交易,大家都有自由,就看谁的自由能被接受,孙海英应该心平气和,不要总是摆出一副受迫害的样子。
影视剧:谁在讲述民国故事?
长假当中,看了几集电视剧《伪装者》,我感觉这简直就是一部国民党军统的英雄史诗,你已经完全不能把军统和《红岩》中的渣滓洞、白公馆这些杀人魔窟联系起来。在剧中,军统特务们精忠报国、出生入死,专业、老练而又富有献身精神。尤其是主人公明台的老师王天凤,更是一位外表严厉冷峻,内心却充满慈爱的父亲的形象,堪比红色经典《英雄儿女》中的政委王文清,老实说,改开后的影视作品中,没有一个共产党人被这样表现过。
虽然电视剧的后半部分表现了军统发国难财以及明台投奔共产党,但军统的形象已经不可动摇了,而且这种处理给观众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妥协”——为了迁就今天的执政党的一种妥协,所以也就不再会认真对待这种情节了。
任何影视作品,都有一个“谁在讲故事”的问题。但“讲故事的人”除了在那些使用倒叙手法的作品中外,一般不直接出现,但“他”的感情、立场,却直接决定着整部作品的感情、立场。
看《伪装者》以及近年播出、上映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电影《太平轮》等,你会感到“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国民党的老干部,他在回忆早年的峥嵘岁月,讲到过五关斩六将就眉飞色舞,讲到国民党的失败,就痛心疾首,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与惋惜。
影视剧的视角、情感、立场逐渐国民党化、民国化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我想,个中原因,除了新右派/自由派发起的大规模改写历史的运动影响外,还应该和中国当下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已经民国化了有关,文艺作品,无非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
《伪装者》这类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彻头彻尾的精英史观。主人公都是出身名门望族,毕业于国内外名校,他们出入客厅、酒吧、舞厅、俱乐部,代步则是各种豪车,他们衣着考究、身手不凡、谈吐风雅、外形俊朗、风度翩翩、剑胆琴心……,他们喝着红酒、调着情、诉说着家族恩怨,在上海滩风光旖旎着,一不留神还把国给救了,由于他们肯屈尊救国,国家真应该对他们感激涕零。在他们急公好义、慷慨救国的过程中,“组织”通常是一个压迫性、干扰性的存在,人民呢?则连影子也看不见。
抗日战争的历史、人民战争的历史,就这样悄悄地被改写成了精英救国的历史,它使已经非常自卑的底层在心理上更加自卑,其传递的暗示是,今天我们也应该对精英顶礼膜拜。
谁说文艺作品的功能只是娱乐?
《港囧》:对小资文化的全面解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无与伦比的天才洞见写道:资本主义“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迸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由于现实的确是如此冷酷,所以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任何试图超越“成本-收益”考量的追求都不得“囧”,《港囧》就是对1970年代末兴起的小资文化的全面解构:什么如诗如梦的青春岁月,浪漫爱情,无非搞破鞋,滚床单而已。印象派绘画是狗屁,做胸罩才是王道。20多年不能忘怀的默默思念算什么?老婆为自己在法国买的画室才是真爱。
对小资文化的解构,其实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比较早的应该是米家山的《顽主》。不过那时解构对象主要还是主流的意识形态,比如葛优在剧中说:“晚上睡觉别盖太厚的被子,别穿过紧内裤,早睡早起,多想想共产主义事业。”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主流意识形态早已不再是主流,小资文化开始大行其道,这和庸俗的、以斤斤计较“成本-收益”为核心的市民文化之间形成了张力,小资文化就不幸成为喜剧电影最好的嘲弄与解构对象。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市民文化是以港台为出发阵地一路北上的。影片一开始,大学时代的徐峥留着一头艺术家气质的长发,一直想和心仪的女同学杜鹃演绎一段浪漫爱情,但背景上却之中有香港流行歌曲的声音,这构成了一种“尾随式的骚扰”,暗示了市民文化将全面淹没小资文化。
我注意到,当徐峥从香港的路边广告牌上落下,掉进塞满榴莲壳的垃圾箱时,音乐是《生活的颤音》,这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巅峰之作,开了此后三十多年小资装X文化的先河。这是一个对小资文化的巨大嘲弄。
在1979年出品的《生活的颤音》中,女主角徐珊珊虽然是一名女工,但品味却十分小资,整天在听柴可夫斯基,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她身边的男性朋友也个个留着大鬓角、穿着高领毛衣、背着大提琴小提琴,十分风雅,电影的主题则是反文革、反对继续革命的。
这部电影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悖论:毛泽东时代国家对工人提供的保障以及他们相对较高的经济地位,使他们可以像小资那样生活,追求音乐、摄影、绘画、表演、研究文学、哲学。但对小资生活的追求,却使他们厌倦了继续革命。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不进行继续革命,以工人而小资的生活是完全无法维持的。历史和政治的逻辑果然在九十年代后期以极其凶猛的态势发挥了作用,除了通钢工人之外,失去了继续革命理论武器的工人阶级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全军溃散了,他们沦为靠别人的救济和怜悯才能生存的弱势群体,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灰心丧气,牢骚满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垂垂老矣,再也没有挽回败局的可能,只能以失败者的背影走入历史。
而顶替了他们位置的打工阶层/新工人阶级,则完全不能梦想他们前辈的小资生活。去年我曾经观看了打工春晚,他们的精神状态用学者祝东力的评价说,像一群战俘,他们所要求的,都是最基本的,比如八小时工作制,而这对他们的前辈“小资工人”们来说,完全是默认值,是不言而喻的。
《生活的颤音》所刻意营造的小资品味被徐峥痛快淋漓地塞进了香港的垃圾箱,算是为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有趣的是《港囧》也刷新了香港在内地观众眼中的形象,香港重庆大厦的那段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带有异域色彩的杂多文化景观,整体来看,香港在徐峥的镜头中,不再是一位坚吝古怪、难伺候、情绪化的问题少女,而是一位有点卡通的平易亲切的兄弟——我们需要更多的内地导演来拍摄、展示、解读香港、澳门以及台湾。
小资品味亟需被结构的现实背景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许多人无法再继续自己的小资生活了——前些日子闹股灾,有人统计,50-100万左右的账户销户了50万户。如何让小资从中产坠落到底层的时候心平气和?当然是让大家觉得小资生活毫无价值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港囧》可谓生逢其时。
尽管小资品味的“成本-收益”的算计面前不值得一提,但如果生活真的只有“成本-收益”,那也未免过于乏味,所以徐峥最后安排二货内弟包贝尔获香港纪录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所有的人都穿上了非常装X的晚礼服。这个时候,徐峥再次表现了他对小资品味的不屑——赵薇发现他的裤子拉链开了。
《火星任务2015》:美利坚雄心仍在
《火星任务2015》讲的故事是,一位宇航员在火星执行任务时,由于突如其来的火星风暴被遗弃在火星上,他不得不独自在火星上生存下来,直到地球的救援船到达。
熟悉西方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当代翻版,只是地球上已经没有鲁滨逊呆过的孤岛,人类要过鲁滨逊那样的生活,就只能到火星了。
美国文化的核心是“自由”,但一个人自由状态的生活,意味着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和科学、理性的精神是必不可少,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火星任务》,阐释的其实都是这一主题。遗憾的是,《火星任务》对宇航员在火星上的生活没有充分展开,只是展示了他利用同伴遗弃的粪便在火星表面种植土豆的情节,后半部分重点就转向了救援行动,这就落入好莱坞科幻片的俗套了。
影片中出现了中国国家航天局,这当然是为了赢得中国市场了。一位香港不太知名的演员扮演航天局副局长,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一开口就让观众笑场了。当然和过去一样,中国的角色是美国的助手,中国人的任务是打酱油的。
不过,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尽管美国遭遇金融危机,但美利坚雄心仍在,好莱坞仍然在展示美国精神的伟大,展示美国对外层空间的征服,美国俨然是人类的代表。反观中国电影,表现的无非是各种“小时代”和“金瓶梅世界”了,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不要告诉我说这是因为中国有电影审查制度,在我看来,这主要还是中国文化界和电影人自己的问题,他们疑神疑鬼,认为一切对崇高的表现都可能导向文革;他们失魂落魄,丧失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让他们自己成了文化垃圾的制造者。
黄晓明的豪华婚礼也是一种腐败
这可以说是一种价值观腐败,或者叫文化腐败、精神腐败,财富被毫无意义的挥霍掉了,这表明中国的文化精英在精神上还是一群爆发户。
腐败,不仅包括利用权力牟取私利,也包括对财富的挥霍浪费,后者可以说是一种价值观腐败。因为这种价值观不认为简朴、勤劳的生活是一种美德,反而认为纸醉金迷、奢侈糜烂的生活才值得追求,这种价值观弥散开来,必然导致全社会的腐败,最终社会成为失败的社会,国家成为失败的国家。
对这种批评最简单的指责是,只要钱是别人合法挣来的,则别人爱怎么花就可以怎么花——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明星消费行为有外部性,其消费行为不仅是私人的也是社会的。黄晓明这种大鸣大放的婚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当然有权做出自己的评价。考虑到中国社会历来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持强烈批判的态度。在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许多人要靠低保维持生活的情况下,2亿元婚礼的确是一种“波斯王式的奢侈”,引发公众侧目是理所当然的。
可以断言,如果富人一直这样用炫耀性消费来冲撞社会习俗和传统道德,那早晚有一天会诱发社会问题,可以说其“消费的外部性”已经妨害了社会秩序其他人的生活。这样的消费行为,难道不应该受到谴责吗?
许多血脉贲张地跳出来维护黄晓明恐怕都是屌丝,其实当屌丝不可悲,屌丝对精英价值观高度认同,支持精英为所欲为,帮助精英论证挤压自己的合理性,结果使自己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这才是最可悲的!
2015、10、12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