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在1929年10月的重阳节时,由贺子珍陪同来到上杭城,由感而作的调寄《采桑子》的《重阳》词。此词最早刊发于1962年5月的《人民文学》。这首词一经公开传播,其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句,便成了毛泽东的同志友人、文人墨客争相赏析解释和人民群众口传吟唱的绝顶佳句,至今不衰。
人们对句中的“战地黄花”的解释,无论是与毛泽东同时期人物的解释,还是如今人物的解释,都是具有共识的。黄花,就是指菊花。傲霜挺立的菊花,象征着不畏秋金肃杀的骨气、勇气、不屈和希望,显示着在困境中与磨难的抗争精神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心与决心。
笔者随手翻阅了手头上几本毛泽东诗词释析的书籍,仅录几家的解释便可见一斑:
臧克家:“黄花;菊花。”“用快乐的心情欣赏眼前的景色,虽然没有正面写战争,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战争的看法来。”“‘战地黄花分外香,其中情味多么美,透露出革命领袖对战争胜利的乐观心情。”
周振甫:“这词里的黄花就是指菊花。诗人所以超越前人,在于与古代诗人的闲逸或伤秋的情调迥然不同,使人置身于火热的战斗、艰苦的战地,豪迈地唱出‘战地黄花分外香’来,这‘分外香’三字,包容着多么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战地的野菊花却起了变化,比平常还要香了。事实上野菊花还是平常的野菊花,不会有丝毫的变化的,使得它‘分外香’者是革命家的感觉,主席的感觉。这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的最好的表现,也可以说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巧妙地结合。”(上述三者的注解引自:1967年在河南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注解汇编》)
亦老:“刚刚经过战争耕耘的土地上,盛开的菊花分外香艳。‘今又重阳’稍一顿挫,‘战地黄花分外香’使得全词格调为之一振,豪迈而清爽。”(引自2005年10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鉴赏》)
麓山子:“‘战地黄花分外香’是对革命战争的歌颂。洋溢的是革命形势发展迅猛,作者满怀喜悦之情。”(引自2010年12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
卢白欣:“在今天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的大好形势下,又遇着重阳节了,而战地上的野菊花绽黄吐香,开得那样美好,比平时香的多了。诗人借此热情歌颂人民战争,并且寓意:革命者为了人类的理想,‘只争朝夕’地战斗,从而愈觉得人生易逝。”(引自2011年6月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它的芳香也胜于往常。”(引自2011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对于诗词的创作,最有解释权的应该是作者本人。除本人之外,不管是谁,无论解析的多么到家,总会是或多或少的与作者本人有差距、有不同,哪怕是解析的比作者的初衷还要丰富,也是如此。因为,总不是作者本人的感受迸发,毛泽东对于“战地黄花”却是另有一番深情地妙解。
这番妙解,要从毛泽东与舒同在1932年春的一段对话说起——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由山东省档案馆编辑(主编:张奎明、李光泉)的《毛泽东与山东》一书中,舒同之子舒关关撰写的《我的父亲舒同与毛泽东》中透露的“这,就是战地黄花哟!”——
“毛主席诗词中有一名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后来的专家学者往往把它解释为菊花或菜花。但是,父亲却告诉我,毛主席的‘战地黄花’另有所指——
1932年春,漳州战役刚刚结束,舒同正在指挥红军战士打扫战场。毛主席踏着渐散的硝烟来到了阵地上,他一把握住舒同的手说:‘你是舒同同志,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
随后,主席边走边听父亲向他汇报战斗经过,不时为红军战士的英勇壮烈发出感慨。在战斗最激烈的山顶,毛主席弯腰抓起一把焦土,又缓缓把手张开——几粒铜制的子弹壳从焦土中显露出来,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毛主席深情地说道:‘这,就是战地黄花哟!’
父亲深深地被毛主席那伟大的革命气魄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
——这就是毛主席自己对战地黄花的解释。其神妙,其情怀,其气魄,其意义……无不体现着伟人英伟的独特与坚定地革命必胜的崇高信念!谁人能比?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