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渡痴禅师:百忍为先——谈谈对儒家核心思想的认识

字号+作者:渡痴禅师 来源:红歌会网 2021-07-07 17:4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发现一个问题:尊孔人士似乎喜欢背诵“名人名言”,对各种“古人云”、“大师说”了若指掌,随时都可以信手拈来,写出来的'...

  发现一个问题:尊孔人士似乎喜欢背诵“名人名言”,对各种“古人云”、“大师说”了若指掌,随时都可以信手拈来,写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吓人,对于那些有“追星族思维”的人来说也很有效。稍微解释一下所谓的“追星族思维”,这是老僧从“饭圈”小孩身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基于个人情感倾向,对信息进行无条件的接收或拒绝,表现出来就是“没有思考能力”的样子。我分析“饭圈”小孩之所以有这种行为模式,第一当然是不成熟,但更重要的却是有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出来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92年南巡讲话之后,大人们都忙着“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一切“向钱看”,孩子们的现实世界充满了孤独感,于是“寻求认同”就是这一代小孩子们的普遍心理需求。基于“寻求认同”的目的,“饭圈”小孩们并不在意事实真相与是非黑白,他们参与社会交流,只是要寻求“认同”,只是要在被“认同”的感觉之中消除个人的孤独感。所以,不能一味指责“饭圈”小孩“脑残”,防盗门背后的孤独让孩子们充满了相互靠近的渴望。自私自利、不顾后代发展的“一胎化脑残政策”才是“脑残”的根源。Hhr品论天涯网

  “饭圈”小孩有“追星族思维”很正常,但一个成年人如果还是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仍然只会背诵和记忆,仍然只是有知识无智慧,那就值得自己反思了。说实话,在互联网时代,“博闻强记”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记得再多,能有谷歌的数据库记得多吗?能将各种数据精确到个位数的背诵出来,可以赢得那些“追星族”媒体记者们的赞叹,但并不会给这个世界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所以对社会发展来说等于是无用功。因此,我期待所有尊孔或者反恐的网友,都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别只顾着显摆自己的知识和记忆,要知道只要一百度,那些“古人云”“大师说”立马就呈现在你的屏幕前。什么是思考?我认为思考就是“判断、选择、归纳、总结、抽象、发展”等信息加工的方法。那么,对于儒学,我们如何来归纳它的核心特征呢?Hhr品论天涯网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人提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忠、孝、悌、恕、节、仁、义、礼、恕、勇、让、智、信;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正因为全面,所以才肯定没有抓住重点,或者是因为抓不住重点,干脆就将所有的要素都当成重点,这也凸显尊孔人士们的学术道德与学术素养,也体现了尊儒人士们的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这十三个字,除了“智”(通“知”)是讲自身学习之外,其他十一个字其实都在讲个人“正确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守“礼”。而孔门所谓的学习主要也是为了更深入的领会“礼”节,所以“智”其实也是为“礼”服务的。所以,在老僧看来,“礼”才是孔儒学说核心,“礼”才是儒学之纲,任何淡化“礼”在儒学中核心地位的学说,都是有违孔子思想的行为。所以,在儒学正统看来,王守仁的“心学”其实就有点修正主义的味道了。当然,现在网络上有人试图创立一门“民主儒学”,那更是彻底的颠覆,真是扛着孔旗反孔旗,当然就虚伪这点来说,“民主儒学”还是很得儒学精神的。Hhr品论天涯网

  既然“礼”是儒学的核心,那么为什么我在标题中却将儒学的核心归纳为“忍”字呢?这是有原因的。所谓“克己复礼是为仁”,而“仁者爱人”,现代那些扛“孔旗”的人又将“仁”与西方的“民主博爱”挂上钩,其实儒家的“亲亲,以及人之亲”这种“仁爱”思想与“博爱”完全是两码事,倒是“非儒”最甚的墨家强调的“兼爱”更接近西方的“博爱”思想。当然,西方的“博爱”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东西,那就是上帝,所以只有信仰上帝的人才会得到“博爱”,“十字军”当年对“异教徒”的“博爱”可是非常残酷。所以,墨子的兼爱才是真正胸怀无边的大爱。还是回到儒家的“仁爱”这个话题上面来。“礼”是儒家思想的内核,相当于儒家学说的骨头,而“仁”则是儒家学说的“肉”,那么我们看看儒家学说的“肉”到底是什么?Hhr品论天涯网

  “克己复礼是为仁”,什么是“克己”?就是克制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忍”字。人欲之所生,心也,心上一刀则为忍,一把刀插在人欲产生的地方,则天理存,人欲灭。所以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正是对孔学内核“礼”的正确解读。唐朝的张公艺曾经写过“百忍图”,可谓深得儒家思想之真谛,所以后世尊儒者也将“百忍”奉为皋旨,这其实也是因为“忍”确确实实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特征。Hh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