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成立的两个组织之一,其成员很多都是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很多人为党的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作出过重要贡献。
目前学术界能够确定的1920年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至少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范鸿劼、缪伯英、何孟雄、张申府、张太雷、李梅羹、吴汝铭、宋介、陈德荣、江浩等17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能够确定的中共北京支部的成员至少有12人,他们是: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朱务善、李骏、张太雷,其中11人是北大师生,只有一位缪伯英是北京女师毕业生,但她当时就是北大出身的何孟雄的夫人,最早从北大人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所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总体上深受北大风气的影响,他们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理论水平高,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李大钊是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最高的一批理论家、革命家中的一位,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何孟雄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方面也都走在同时代人的前列,撰写了很多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北京大学又是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资料汇集比较多、翻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北京党组织在大革命时期尤其在建党初期,可以说其整体的理论水平在全国党组织之中居于前列。1920年11月,他们创办面向工人群体的《劳动音》刊物,成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1921年党成立前夕,他们又创办了面向工人大众的《工人周刊》,报道国际国内工人受压迫的情况,鼓励工人起来反抗压迫、改善经济状况、举行罢工斗争。1924年他们创办《政治生活》,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扩大马列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理想高、情怀深、革命自觉性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基本都是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人员,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选择,是长期思考、自觉学习、理性选择的结果,不是出于维持生计的需要,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从追求真理、改造中国和世界的角度来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所以,他们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艰难险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革命的自觉性强。正是奠基于此,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总体上革命斗志旺盛、态度坚决、视死如归。
对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高度重视和践行。理想主义浓厚,认准真理之后绝不妥协,在思想认识没有搞清之前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实践方向,这是北大人的执着和信仰决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高度重视、格外重视,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对于特定环境下组织路线的重视。罗章龙、何孟雄是早期全国党组织更是北京党组织的重要人物,1931年他们之所以反对米夫一手包办扶持王明上台的四中全会,就是认为它不合法、不合程序。虽然我们党一直强调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一致,而且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也一直这样严格要求党员,严格执行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组织路线,但是当实际工作中出现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认识上、执行上的差距时,长期浸染的政治文化会对他们中个别人的政治实践产生偏向于思想路线的特点。这也可以说是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总体理想型政治品格的反映。当然,这只是从微观角度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而已。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背景阅读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成立的。1920年3月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大多是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这个研究会通过收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举办座谈讨论、组织出版工作等,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成员也发展很快。它既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党组织的最初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不久,张申府经上海去法国。党组织吸收一批新的成员。11月,党组织内发生意见分歧,并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经过争论,无政府主义者退出了党组织。
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随后,又陆续发展一些成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