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坚持斗争的江西萍乡共产党人,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积极行动起来,在组织江西萍乡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的同时,积极恢复发展党的各级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陈毅传达中共中央指示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了将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的协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后,以湘赣边红军游击队的名义,发布宣言,宣布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并派中共东南分局委员、新四军军委分会副书记陈毅到湘赣边游击区具体联系游击队改编事宜。
陈毅首先来到吉安,与吉安行署专员刘振群商定改编湘赣边红军游击队的办法。然后携带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文件前往湘赣边游击区,途经安福、莲花,于11月到达九陇山,找到了湘赣红军游击独立团团长段焕竞、政委刘培善,向他们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段焕竞、刘培善立即派人护送陈毅到临时省委驻地铁镜山,与中共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面谈。经过陈毅和谭余保等反复研究,将改编整训的地址确定在莲花瑶坊的陇上村。这是因为此地不仅地形险峻,便于隐蔽活动,而且一直是湘赣游击队三年游击斗争的中心区域,群众基础特别好。地址选定后,陈毅立即下山赴莲花县城,与国民党莲花县政府谈判解决改编事宜,并决定在县城附近设一留守分处便于上下联系。陈毅离开后,谭余保召开临时省委和各游击队大队、独立团的会议,组织学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中央有关文件,部署改编具体事宜。
红军游击队改编后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11月底,坚持在湘赣边区斗争的300多名红军游击队员分别从武功山、九陇山、五里山、牛心山、柑子山、杨梅山等地下山,在莲花瑶坊陇上集中,暂编为1个大队,3个中队,并进行改编前的集训。集训在陇上进行,这里离莲花县城30余里,山深林密,有几栋杉皮盖的小屋。从瑶坊进村,石桥旁有棵黄桷树,小地名叫黄陂桥。石桥旁有两栋瓦屋,湘赣临时省委(后改为湘赣特委)即设在此。谭余保带一个特务中队住在黄陂桥,其他部队住在陇上村,两地相距500米左右。集训期间,陈毅、谭余保在茶攸莲中心县委的配合下,通过新四军驻莲花留守处多次与国民党莲花县政府当局会晤,经过谈判,迫使国民党当局帮助解决了游击队训练期间生活物资供应和安全保障,并释放了一批“政治犯”。这年年底,中共中央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选派了李忠民、张銍秀、彭汉元三位八路军干部,到陇上加强部队的训练和领导。他们到来后,立即召开游击队组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具体研究决定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集训分为政治讲课和军事训练,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政治课内容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军事训练科目有队列变换、基本动作训练、武器使用基本常识等。
1938年1月中旬,中共东南分局书记项英和陈毅、曾山等来到莲花陇上看望整训的部队,并召开干部会议,给战士们作了报告,使大家深受鼓舞。经过两个多月的集训,在上级的关怀和指导下,整编工作按时完成了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上级指示,湘赣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队一大队。大队长段焕竞、教导员李忠民、政委刘培善,下辖3个中队。不久,段焕竞、刘培善等率领整编后的部队告别了坚持斗争8年多的湘赣老区,前往安徽与南方各省同时北上的游击队会合,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与此同时,中共湘鄂赣省委按照上级指示,将湘鄂赣红军游击大队第一支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宜(春)萍(乡)赤卫队和中共萍乡县委机关干部及其所属游击队编入该团,由傅秋涛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全团共1100余人,200余支枪。部队改编后,从平江开至萍乡,乘火车开赴皖南。
萍乡党组织浴火重生
全面抗战爆发后,长期战斗在安源的共产党员按照上级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和武汉、长沙、平江等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取得联系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
1938年6月,中共中央长江局从延安派回共产党员、原安源工人袁学之等,以中共湖南省委工作委员会特派员名义,到安源恢复党的组织。袁学之回到安源后,深入矿井、工棚、机关和学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与老工人、红军家属、工人子弟、革命干部家属加强联系,发展党员干部。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袁学之在安源矿山先后成立了九个党支部和一个党总支,有党员110多人。党总支书记姜福生、组织委员李长生、宣传委员甘仲儒、统战委员陈桂林,隶属中共湖南省工委。
1938年11月,中共赣西北特委委派特委宣传部长吴继周到萍乡工作。此时,萍乡除安源党总支外,上栗、桐木、宣风、小洞等地也有隶属万载中心县委的党支部、党小组或个别党员。根据赣西北特委的指示,吴继周着手将萍乡所有各级党组统一起来,并入宜春中心县委建制内。12月,安源党总支部组织关系由湖南转入中共宜春中心县委。经过几个月的组织整顿,1939年4月,中共萍乡县委成立,由吴继周任书记,隶属中共宜春中心县委领导,并在安源、宣风设立区委(安源区委书记姜福生,宣风区委书记易义生),全县有党员约150人。中共萍乡县委成立后,按照“发展组织,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准备游击战争”的指示,积极组织党员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扩大八路军、新四军的影响,同时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各界人士支持和参与抗战,并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武装斗争。
中共萍乡党组织建立恢复后,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全面抗战的路线,在党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党内是以上党课为主要形式,向党员宣传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意义,并向党员传授武装斗争的方针策略,组织军事训练。为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抗战,安源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将各阶层民众组织起来,相继成立了“安源市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安源市青年服务团”“安源市妇女工作团”和“安源战时教育促进会”等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为了扩大抗日救国的宣传力度,中共各级党组织给工人群众订购《新华日报》《抗日》《解放》等进步报刊。萍乡煤矿职工子弟学校的中共党员还开办了工人夜校,组织工人学习进步报刊,编印出版墙报———《救亡报》,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纲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真投降的丑恶面目,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仇恨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安源工人也很快成立了一支100余人的“抗日民族先锋队”,队员们在萍乡的大街小巷张贴标语、发表演讲,使萍乡各地群众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党组织卓有成效的组织下,一批知识分子、工人参加了新四军,其中包括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吴运铎。
随着日军进犯江西,国民党当局下令拆毁萍乡至安源的铁路支线,并破坏了萍乡煤矿,将矿工全部遣散。由于形势恶化,中共萍乡县委被迫暂时停止活动。中共宜春中心县委指示安源区委组织转移,安源区一部分党员输送参加新四军,另一部分党员则由姜福生率领,坚持游击斗争。此后,中共萍乡党组织在险恶的环境中继续贯彻落实上级部署,领导群众同敌伪顽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迎来抗战的最终胜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