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月,谢觉哉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省委政治秘书长,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由于谢觉哉知识渊博,办报经验丰富,组织上决定由他主编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工农日报》。
《工农日报》第一任社长兼主编是戴燧,内部发行,每日分为油印和石印两种出版,报纸为一张两版8开单面有光纸,每期约三四千字,发行量约2000份(多时达三四千份)。报社编辑原有2人,从事采访、写稿、编排、校对等工作,另有2人刻蜡板。由于工作需要,报社几位同志先后调走。谢觉哉上任后,克服人手不够、任务繁重的困难,独自承担起采编任务的重任(同时兼做外勤和校对工作)。在他接手《工农日报》后,迅速投入办报工作,并积极撰文介绍全国的革命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他的努力下,报纸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工农日报》根据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的决议、法令,辟有《党的生活》《时事要闻》等栏目,刊登消息、通讯、简讯及时事问答等各种文章。其内容以宣传时事政治,报道苏区各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动态、工作经验为主,“刊登的新闻消息占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强”。报纸每天上午出稿,印刷后于下午运送至交通站,发往根据地各地,其发行范围包括洪湖、沔阳、监利、江陵、石首、公安、天门、潜江、汉川、华容、南县、常德等20多个县的各级政府和红军各部队。
谢觉哉认为,《工农日报》“是给工农群众看的(知识分子也在内),许多文语不可再用,要用也要经过工农群众了解或改造之后”。在主编该报期间,为帮助一般读者提高觉悟和文化水平,谢觉哉非常注意学习使用通俗语言,为此专门开辟并编写《新名词释义》《时事问答》等栏目,遇到刊载文章中有“引经据典”时,他便会按照一般群众读者的接受水平,在原文下面相应增加通俗的解释说明。在谢觉哉的主持下,《工农日报》办得既有革命指导性和群众文化普及性,又通俗易懂,迅速成为一份基层工农群众读者看得懂、用得上、学得到的“实用教材”,受到省委、省政府、红军指战员和工农群众读者的好评。当时湘鄂西流传一首歌谣“苏维埃政府领导好,报纸印得多精巧;晚风吹来动树梢,墩台湾村都读报。”
1932年9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苏区。谢觉哉不畏环境险恶,仍坚持工作,直至苏区领导机关撤离,《工农日报》才停止出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