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火热的人民生活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近段时间,两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遵义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和《花繁叶茂》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引起观众热议。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伟大的转折》去年8月首播收视亮眼,今次再登央视,热度依然不减。《花繁叶茂》播出后同样受到观众热捧,收视率居高不下。遵义影视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其经验值得总结。
在扎根人民中厚植基础。遵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火热的人民生活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红军长征在遵义的辉煌历史孕育出《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领袖1935》等作品;杨氏土司800余年历史,凝结成《海龙屯》;黄大发“愚公移山”的感人事迹艺术再现为《天渠》;务川县大漆村村民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历史时刻,定格为《出山记》《进城记》……军民鱼水情、党群一条心也在主旋律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伟大的转折》拍摄时,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总有群众赶到现场看望剧组,送姜汤、鸡蛋、水果;春节临近,老乡们盛情邀请剧组吃热气腾腾的“刨锅汤”;《花繁叶茂》《出山记》拍摄过程中,当地群众挽袖上阵本色出演,跟着剧组东奔西跑,全程参与。作品上映播出后,遵义群众充满自豪,成为最忠实的观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遵义影视的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呼应时代中蓬勃生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革命老区遵义更是“缩影”中的典型,率先在贵州实现整市脱贫。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伟大征程中,遵义山乡动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了文艺界关注。多家影视机构纷纷主动参与《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天渠》等影视作品拍摄制作;《伟大的转折》剧本创作团队重走长征路,足迹遍及长征队伍途经贵州的全部县域;《花繁叶茂》主创和摄制团队在花茂村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研数月;《出山记》拍摄团队坚守在彼时条件艰苦的极贫山村蹲点300多天拍摄。
与时代同频,遵义题材影视剧得到社会认可。纪录电影《出山记》荣获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会最佳作品奖、第二十四届中国纪录长片“十佳”作品;纪录电影《海龙屯》获第二十六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在央视播出后持续火爆;电影《天渠》获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列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宣传推介影片。
在传承红色中展现风采。80多年前,红军在遵义转战三个多月,在这里的山乡留下红色足迹,给这里的老百姓心里种下红色种子。从此,红色文化成为遵义最浓重的精神底色、最鲜明的人文特质。近年来,遵义采取系列举措,以优秀文艺作品繁荣发展红色文化,生动传承红色基因。从再现伟大长征到反映遵义人民新时代新生活,遵义题材影视剧着力弘扬革命老区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展现动人风采。《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领袖1935》再现中国革命实现伟大转折的艰辛历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花繁叶茂》《出山记》《天渠》《排雷部队》表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战一线、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特色鲜明的遵义题材影视剧不仅丰富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更有力推动遵义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助推遵义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伴随遵义题材影视作品的火爆,遵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游客数量同比显著增长。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景区、汇川区转折小镇、习水土城古镇旅游景区、赤水大同古镇、泗渡镇、团泽镇等红色文化基地,以及《花繁叶茂》表现的花茂村、《天渠》表现的团结村等,都成为网红“打卡”地点,推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