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的名字已远远超出他个人的称谓,雷锋精神成为了一种富有时代气息、意蕴深远的文化载体。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亿万人民认同和敬仰。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成长由诸多因素共力共为。
雷锋,这位7岁沦为孤儿、22岁因公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他的崇高、伟大、可爱也并非生而有之,并非从天而降。亲人、师长、同学、工友以及部队首长和战友,一个个在雷锋的生命中相伴走过。
回放雷锋在人世间的22个春秋,不难发现,对雷锋成长成才起到重要引领作用的首先是他身边的党员干部。
青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极易从效仿他人开始认知世界、感悟人生,确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党员干部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舍,对他人特别是青年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
今天,响应领袖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党员干部还应有更宏阔的视野、坚持更高的标准,尤其要从雷锋这个“苦孩子”成长为“好战士”中获得启示,既达到做好人好事的基本要求,更自觉向培育雷锋的党员干部学习,努力做青年人生引路人,引领更多“雷锋”茁壮成长。
01.雷锋把毛主席著作比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如饥似渴地学习,时时处处践行;党员干部应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青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雷锋为什么总把党深情地比作母亲、做梦也想见到毛主席?
为什么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那样热爱读书?
为什么只读过小学却能写出那么多富有哲理的文字?
从苦大仇深到翻身得解放,他对党的朴素感恩之情是怎样逐步升华为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
其中有他自身学习实践的感受体悟,更有党员干部的正确引领。
父亲被侵华日军打伤致死,哥哥被资本家压榨病亡,弟弟病饿夭折,母亲被地主羞辱自尽,孤儿雷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朝不保夕,直到长沙解放,乡农会主席彭德茂送雷锋免费上学,他的人生从此有了苦尽甘来的转机。小学毕业后,雷锋脱颖而出到县委机关当公务员,县委书记张兴玉指导他读毛主席著作。他成为全县第一个拖拉机手,在鞍钢当工人的一年多时间里,厂领导非常欣赏他,他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后来,老红军余新元送雷锋当兵;连长、指导员手把手教他练军事、学做思想工作;团长、政委发现并培养他成为全团先进典型;雷锋是军区工程兵主任王良太将军家的常客,士兵与将军经常一起探讨哲学。雷锋在同批入伍的战友中,第一个当班长、入党,一年内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雷锋日记里读毛主席著作、解思想扣子的内容比比皆是;雷锋身边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的共产党人比比皆是。当下的党员干部应从中得到启示,自己脚下生根、站得稳当,才能拉别人一把;引领青年成长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须自己先做有信仰、讲信仰的人,做热爱理论、传播理论的人。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有的理论学习不深、不透、不系统,没有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用脱节,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工作的能力不足。更严重和最普遍的问题的是,把理论学习仅当作工作任务,没有上升到信仰追求的层面,距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差距很大。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有坚定信仰的人,能自带光芒,释放正能量。身边如果有这样有着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的人,青年自会景从。党员干部要为青年当好引路人,自己须带头热情拥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党员干部应把身边青年的学习带动起来,通过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引导青年学懂弄通做实。带动青年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紧密联系新时代、新成就、新变革,深刻领悟新思想的理论魅力、实践魅力。要以青年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方法,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历史逻辑、实践价值,让创新理论在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党员干部要立身为旗,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帮助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追求。
02.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以感恩之心热爱人民、回报社会;党员干部应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当代青年扎根群众、奉献人民
“党”“人民”,这是雷锋日记中的高频率词。1961年11月,21岁的雷锋读完《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在日记里说自己“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人生大问题”。之前,他还写道: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心中缺爱,总会索取爱;心中爱满满,就会播撒爱。正是在雷锋日记中先后出现的工厂厂长、书记,送他参军的武装部政委,老战斗英雄,帮助他排忧解难的部队首长们,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被爱”,深刻体悟到“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了党的关怀”,看到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样子,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雷锋又把这种正能量时时传递出去,助人为乐,利他为福,发自内心为人民服务。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并未根除,有的摆官架子、高高在上;有的漠视群众冷暖,对矛盾困难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有的对青年朋友缺乏关注关心关爱,怀疑多于信任,挑剔多于欣赏。这样的党员干部无法在青年人中树立“人民公仆”“贴心人”的形象,无法起到好的示范效应。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说到底,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
人民立场不是口头喊出来的,必须源于深厚的群众感情。党员干部要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为青年作表率当标杆,让他们在入学之初、入世之初就能深扎“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根子,像雷锋那样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永远和群众牢牢站在一起、永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03. 雷锋“愿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党员干部要尽最大力量把组织分配的工作干到最好,引领当代青年脚踏实地、岗位成才
一次,县委书记张兴玉弯腰捡起雷锋一脚踢飞的螺丝钉,告诉雷锋:“一颗螺丝钉,别看它小,缺了也不行。就像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工作缺了你也不行。”就是这颗螺丝钉,就是这样几句话,在雷锋心中刻下永恒记忆,促使他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雷锋留下的文稿中,十多次提到“螺丝钉”,以至被他反复回味思索,凝练成为一种“螺丝钉精神”。“螺丝钉精神”实质是爱岗敬业,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愉快接受并高标准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雷锋说,“我一定要更好地听从党的教导,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决不讲价钱”“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这不仅是雷锋的心声,同样也是雷锋身边众多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工作岗位,当作是个人拼搏得来的谋生“饭碗”,久而久之历练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私字当头。作出些成绩全认为是自己的奋斗,想不到念及组织之恩;遇到危险和困难首先保全自己,难能挺身而出、勇敢担当;但凡遇有不顺,则会怨天尤人;坐不得冷板凳,吃不得一点点亏。“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这些表现与“螺丝钉精神”格格不入。青年人如果与这样“做官混饭吃”的人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能不危险?
正确对待组织,是判断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真正成熟的党员干部,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自觉置身组织之中,自觉接受组织挑选,真心感激组织培养,奋力完成工作任务。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与党同心同德;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
雷锋当农民时,是全县第一位拖拉机手;当工人时,一直是标兵;参军入伍后,在同批兵中第一个入党当班长。有“螺丝钉精神”的人,比好高骛远的人更能提高贡献率、更能接近成功。党的事业是一架大机器,每名党员干部铆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敬业,必会促进本单位形成良好政治生态,营造利于青年人成长的小气候、小环境,引领激励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青年茁壮成长,放手让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攻坚克难、施展才华,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04. 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于来自同志的批评总是欣然接受、退而反思;党员干部要发扬自我革命和斗争精神,引领青年喜迎风雨淬炼、锻造烈火真金
雷锋在日记里记下做好事的内容远不如他接受批评、自我反思的多。滋养雷锋成长的不仅是微笑和掌声,更有许多党员干部给予的批评与鞭策。雷锋受工友鼓动花钱买了皮鞋皮夹克,县领导写信告诫他“不要忘本了”;到炊事班拿锅巴吃,班长提醒他“自觉点”;战士反映他办事主观,排长点拨他“注意工作方法”;有人报告说他与驻地女孩子谈恋爱,指导员敲警钟“生活作风要谨慎”。党员干部的这些批评帮助如鼓励欣赏一样,始终伴随着雷锋的人生旅途。雷锋1962年8月15日牺牲,此前他已是沈阳军区重大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重量级媒体争相刊发他的事迹和日记。牺牲前5天的8月10日,雷锋写下人生最后一篇日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青年还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有时“压力山大”。越是这样,青年人越希望身边的年长者能成为自己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师友。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奉行好人主义,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遇事明哲保身。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墙头草”多了,青年人是无法得到正气滋养的。
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当青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时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当青年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
期待更多的党员干部,在一如既往学雷锋的同时,像培养了雷锋的园丁、伯乐、人梯们学习,做当代青年的人生引路人,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