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幅水墨画《人民英雄杨靖宇》谈起
巨幅水墨画《人民英雄杨靖宇》(局部)。
“世间需要这种奇伟的男儿,如同大地需要,拔地而起的群峰。”在欣赏《人民英雄杨靖宇》巨幅水墨画的时候,军旅诗人周涛的这个句子总在我的心里回响着。
《人民英雄杨靖宇》巨幅水墨画由著名画家赵明仁、孙立民创作,高1.949米、全长108米,分“东北沦陷”“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最后一夜”等13个篇章,全景展现英雄杨靖宇在长白山地区的故事。
这幅画作虽然篇幅宏大、元素丰富,但总体上以长白山和英雄杨靖宇为主要表现对象。欣赏者的脚步沿着英雄故事情节移动,各种历史情景依次呈现。一路欣赏下来,仿佛听完一部多乐章的交响曲,读完一本起伏跌宕的长篇小说。其间不仅有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和历史场景,更有在内心不断激起的颤栗、悲痛、愤懑、欢快、温暖、崇敬等诸多情感,让人心潮难平,回味悠长。
印象中,在传统山水画的脉络里,人物分量总是相对较少,很多时候只是山水中的点缀;而人物画中涉及到的山水,也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因此,一幅以传统技法为主创作的国画,要把山水神韵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以如此宏大的篇幅呈现出来,实属不易。处理不好就可能山水与人物互不相干,甚至喧宾夺主。那么,水墨画《人民英雄杨靖宇》是如何实现的呢?
从美学的角度看,问题的答案正是一个重要艺术突破口。画家在自然景观与英雄人格之间,找到了美学特征上的契合点。这就像我们每每看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壶口瀑布,就能联想到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当我们登上高山,俯瞰苍茫辽阔的大地,就会忍不住从内心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豪情;当我们站在嶙峋峻峭的绝壁前,仰望搏击长空的雄鹰,就会不觉间激起英勇抗争的力量。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格品质,常常能在人们内心激起相似的审美感受。正是这种相似性,让画家突破了传统山水画或是人物画的一般构图法则,使长白山的神韵与英雄人物的品格乃至故事情节,在一幅巨幅画作中实现了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效果。
画家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在画作的“主动出击”篇章中,杨靖宇和战友们的战斗身影镶嵌在高耸的松树之间;鳞次栉比的松树枝干虽然被白雪压住,但树干的轮廓线条遒劲有力;从雪中露出的不规则枝丫,粗犷不羁,仿佛一把把从不同方向伸向大地的尖刀。这种在激烈对立冲突中显现出来的美感是惊心动魄的,让你死我活的战斗画面和迎难而上、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更加富有艺术张力和感染力。这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了表现英雄的崇高品格,作曲家用极不和谐的音符,以暴风骤雨般的方式奏响了猖獗的“命运”,极力烘托出英雄对于命运的反抗,彰显出英雄的斗争精神。这样的艺术形象,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首先产生的可能是紧张感、压抑感,最终将转化为心灵深处的震撼和对英雄人物的由衷敬佩。
这样的场景在《人民英雄杨靖宇》中还有不少,尤其让人震撼的是杨靖宇牺牲时的画面。画中,杨靖宇背靠一棵大树,中弹牺牲。白雪之上,英雄鲜血已凝固,远处的松林在黑白之间苍苍茫茫,威武雄壮的长白山层峦叠嶂、巍然屹立。这一画面就像凝固的瞬间。英雄牺牲的悲壮,山河大地的辽阔伟岸,无不在暗示着英雄精神的不朽与崇高。英雄形象,顶天立地;英雄壮举,气壮山河;英雄人格,高山仰止。
“丘壑成于胸中,既寤发之于笔墨。”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没有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没有对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悉心把握,没有对长白山景致神韵的深刻体味,是不可能成功的。
画家赵明仁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艺术家。他觉得长白山是有灵魂的。十几年间,他六十多次登上长白山,并且多是在冬季。他笔下的长白山,是经过反复咀嚼,并在内心升华后,通过笔墨喷发出来的。据赵明仁说,此次创作《人民英雄杨靖宇》,源于一次偶然机会,他读到了与杨靖宇齐名的抗日名将周保中的日记。日记中对于东北抗联历史细节的描述,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决心用手中的画笔去告诉更多人关于杨靖宇的故事,让更多人理解感悟杨靖宇的英雄品格。此后一年多时间里,赵明仁在吉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吉林省党史办、省文联的支持下,先后到吉林靖宇县、红石砬子等地,搜寻关于杨靖宇等英雄的抗联故事,重走抗联路。采风完成后,他和画家孙立民又用了7个月时间,一同创作了这幅作品。作品展出后,已经迎来十多万参观者。这其中包括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志、曾孙马铖明等人。他们专程从郑州赶来看组画。马继志看得特别仔细,在画卷中追忆着先辈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最后忍不住泪流满面。从天津大学硕士毕业的马铖明毅然向有关部门申请去靖宇县,在杨靖宇牺牲的保安村工作。而今,他已如愿以偿,在保安村担任村长助理。
我们礼赞祖国的壮美山河,我们礼赞不朽的人民英雄。《人民英雄杨靖宇》从策划缘起到展览,从艺术构思到创新,从画家到每一个参观者,何尝不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历史是画家创作的土壤,英雄精神是画家创作的重要源动力,作品则是历史与现实、英雄与我们之间的桥梁。作品让英雄以艺术的方式得到了再生;欣赏者的参与,拓展了作品的生命力,更让英雄的精神血脉得以延伸。
这也让我们再次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因子在作品艺术境界中所占有的重要分量。它可以体现在作品的主题指向上,可以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情怀上,还可以体现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那些张扬民族精神、塑造民族英雄、展现民族情怀的优秀艺术作品,因为能让人们在更深层次上与之实现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从而使其艺术价值与艺术境界都得到了升华,积淀起更为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这是艺术创造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今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必将激发艺术创造的蓬勃活力,必将催生中华文化新的历史高峰。艺术家如果对此没有深切感受,仍然沉迷于杯水风波和一己悲欢,就很难拥有真正的格局与视野。其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也很难实现优秀作品所应有的高度。相反,艺术家只有怀着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深刻体悟并自觉融入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才能在创作中展现出一名艺术家应有的时代担当,才能让内心的创作激情充分奔涌,奉献与这个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力作。而这,也正是我们满心期待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