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之前,北平历来是一座消费型城市,特别是民国期间,北平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大量资源南迁,更让北平的主导产业摇摆不定。
北平的经济产业主要集中于关乎民生的生产制造和工商业。产业不稳,则民生不稳。刚解放时,全市私营工商业大部分陷于停顿状态,有近四分之一的工厂停工,很多民族资本家对共产党心存疑惧,北平解放后,他们仍不愿恢复生产,有的已开始收缩业务,转移资本,设法裁减工人。
1949年3月26日,北平市工商局局长程宏毅召开工业界人士座谈会,听取在恢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映。
4月3日,市工商局又召集129个同业公会,私营工商业者250余人开会,程宏毅向大家阐明了人民政府的商业政策:凡有利于国计民生,遵守政府政策的均可自由经营发展。
不久后,中共北平市委召集私营工业资本家座谈,市长叶剑英主持会议,市委书记彭真就劳资关系、原料、销路、资金、税收等问题做了阐明。
一次一次的座谈和阐述,逐渐消除了北平资本家对新政权的大部分顾虑,北平的绝大多数工厂、商店陆续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1949年9月27日,北平正式改名为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此时的北京已不再是刚解放时一片萧条的模样了。这座古都焕发着勃勃生机,迎接着它新的使命,新的未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