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抗联路小分队在老金沟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旧址采访。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在抗联路上,每一座冰冷的石碑背后都有一个炽热的故事。庆安县历史悠久,是革命老区,当地的抗战历史、抗战遗迹和抗战英雄故事被编写成了若干本厚重的书。我们重走抗联路小分队到庆安采访时,当地人带我们看了三座纪念碑。
老金沟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旧址
制定工作条例坚持党的领导
第一座纪念碑位于庆安县同乐镇同发村金沟林场小红营检查站西20米处,老金沟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旧址就在这附近。此碑立于1998年10月20日。
1940年1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在黑嫩地区打开局面,迅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和后方根据地,在庆城老金沟召开了第十次常委会,李兆麟、金策、许亨植等参加了会议。省委书记金策曾带领几个交通员在这里开展抗日活动,同时抗联六支队也驻扎在老金沟。金策在这里主办了北满省委机关刊物《统一》,共出版十多期。1940年3月,金策主持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行动纲领》。同时为加强抗日联军政治工作,中共北满省委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必须在抗日联军内巩固中国人民领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对在极端艰苦和分散游击的环境下,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起到了重要作用。1942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北满省委被迫转移。
在老金沟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旧址的纪念碑旁有一座小红房,它是金沟林场小红营检查站,检查站1楼的墙上挂了许多展板,既有关于老金沟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旧址的介绍,又有冯仲云、金策、许亨植等人的简介,这里本是护林员开展党建活动的地方,但现在这小小的展室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参观。
许亨植将军遇难地
穿越时空的教科书
第二座纪念碑位于庆安县大罗镇东山村江布屯东南200米庆木公路东侧,这块石碑是为纪念牺牲在这附近的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烈士而立。
许亨植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失败,被迫举家流亡中国东北。1929年许亨植到宾县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联第三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抗联九军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三路军参谋长兼第三军军长等职。
1942年7月末,许亨植带着警卫员陈云祥从庆城一带的密营出发,到活动在巴彦、木兰、东兴一带的张瑞麟小分队检查工作。8月2日下午,许亨植决定带陈云祥返回总指挥部密营,由王兆庆护送,当晚他们在青峰岭山下少陵河畔宿营。次日凌晨,警卫员陈云祥生火做饭,烟雾被离此地仅四五里路远的元宝山上的敌人发现。许亨植等三人与五十余名敌人交战两个多小时,许亨植腿部中弹,他见自己脱身无望,便命令陈云祥和王兆庆突围,由他掩护,许亨植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到清明或“七一”等特殊的日子,当地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就会来到这里深切缅怀这位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许亨植的故事在庆安代代流传,这里的人们都不曾将他忘记。
尹凤阁纪念碑
它为支援抗联的百姓而立
第三座纪念碑是位于庆安县同乐镇同兴村刘油坊屯正南1500米处的尹凤阁墓址。1997年6月29日,这位支援抗联老模范去世后,同乐镇政府和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的事迹,特立此碑。
尹凤阁,原名尹来贵,1938年在“偏脸张”种了16垧地。同年秋季,他在“偏脸张”结识了率部西征的抗联九军二师师长郭铁坚。他在自己的种地窝棚留宿抗联战士,并想方设法为抗联部队筹集和供应物资。为此,郭铁坚送给他一张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第二师的进山许可证。尹凤阁拿着这张通行证,往来穿梭于庆安南北山区,穿过老金沟、翻过滚蛋岭、越过大砬子山,为抗联送去了500多公斤珍贵的粮食和棉帽、棉衣、棉鞋等物品。
因为援助抗联,尹凤阁也遭到了敌人的迫害,他的种地窝棚两次被烧。1997年,尹凤阁在逝世前,将进山许可证捐献给了东北烈士纪念馆。
今天,这些纪念碑后的故事成了庆安文学创作的“富矿”。庆安组织作家深入挖掘抗联文化,撰写了许多抗联题材文学作品,相继出版发行长篇小说《乳娘》、短篇小说《大山不会忘记》《寒星冷月葬英魂》《红石砬子惨案》《血洗三村》、纪实文学《迸火溅血》等。近两年,庆安又组织专题文学创作活动,出版了30万字的《庆安抗日斗争史补录》《柳河那片神奇的山川》,编写了电影剧本《乳娘》《较量》,情景剧《抗战烽火》初稿也已完成,正在进行后期修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