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毛主席和小八路》《地道战》解放区摄影家石少华作品回顾展

字号+作者:记者 来源:人民网 2018-09-05 16:0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延安 37.3×55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回望中国文艺史,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心'...

 a32品论天涯网

1.jpga32品论天涯网

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延安 37.3×55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a32品论天涯网

  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延安 37.3×55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回望中国文艺史,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创造出中国文艺事业的灿烂成就。石少华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中国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和沙飞、吴印咸并称为解放区三大摄影家。从事摄影工作60载,石少华先生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反映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主要代表作有《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及《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在战争年代里深入生活,通过与广大指战员一起战斗,敏锐捕捉典型形象的产物,是作者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结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本次展览是对石少华先生投身摄影事业最全面的一次艺术回顾,充分、客观地呈现了先生的摄影艺术历程。a32品论天涯网

  石少华祖籍广东番禺,1918年出生于香港,5岁时随父母回广州定居。1938年初,石少华经八路军、新四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介绍,从香港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高级军事政治研究队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石少华作为抗大先遣队摄影记者随校迁往晋察冀边区,随即被调往冀中开创摄影工作,由此与中国摄影事业结下60年的不解之缘。在抗日战争期间,石少华深入敌后,多次化险为夷,其“六进白洋淀”的经历早已成为摄影界的佳话。他用相机真实记录了“水上抗日武装——白洋淀上雁翎队”的发展壮大过程,通过《地道战》等作品生动呈现了人民战争的历史风采。在他的镜头里,人物形象朴实无华,而蕴于其中的硝烟和艰险,至今依稀可辨。a32品论天涯网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摄影事业不断发展。石少华先生长期主持新闻摄影工作,后来又成为全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参与筹建了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中国图片社、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他的工农兵人物、工农业生产、城市景观等系列作品,具有社会主义的符号特征。烙印在一代人文化记忆中的革命样板戏,也有不少经典剧照出自石少华先生的镜头中,成为永恒的瞬间。a32品论天涯网

  为纪念中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石少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于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a32品论天涯网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写到,石少华先生的摄影创作成熟于硝云弹雨的烽火岁月。像鲁迅倡导的新版画一样,石少华先生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到大众前面,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抗战,让艺术回到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上,石少华先生的摄影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把艺术创作“题材”的意义凸现出来。用照片直接呈现战争,努力唤起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摄影家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使得他的作品经过漫长岁月,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堪称不朽之作。石少华先生以艺术生命的光华为民族留影,为时代留影,为人民留影,为党的事业记录辉煌的篇章。他的一生,为中国摄影的宏伟大业而呕心沥血,为国家、为民族大义的弘扬而矢志不渝,印证了老一辈艺术家卓越的艺术精神。斯人已逝,精神犹存。值此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举办“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是对这位革命艺术家最好的纪念。a32品论天涯网

  此次展览举办期间,石少华先生的家属将珍藏多年的石少华不同时期摄影作品200幅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吴为山馆长表示,家属慷慨捐赠的义举,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寄语的践行,更将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带动意义,他们所传承的奉献精神将与石少华先生的作品一起永载史册!a32品论天涯网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持续到9月2日。a32品论天涯网

 a32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