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
年轻时身穿军装的李敏。
李敏向烈士墓敬礼。
李敏(左三)在抗联精神宣传队。
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离开了我们,龙江大地失去了一位可尊可敬的抗联先辈,我们失去了一位倾心传扬抗联精神的引领者。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一生都与东北抗联紧紧相联。抗战中,她与东北抗联生死与共;胜利后,她把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毕生的事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她都不改一位东北抗联战士的初心。
走上抗日道路
李敏是东北抗联中年龄最小的女兵之一。1924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原属萝北县),朝鲜族,原名李小凤。童年时代的李敏就曾受《列宁诞生歌》等革命歌声的熏陶,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的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国东北,年仅7岁的李敏加入了安邦河区的抗日救国儿童团。她和小伙伴们不分昼夜地赶印、散发抗日传单,参加宣传队,进行各种抗日宣传和募捐。1936年冬,李敏所在的宣传队被日本兵冲散,她经过几天的奔波,遇到了当时北满临时省委地下交通员李升,恳请他带着自己上山去找抗日部队。经过三天两夜的跋涉,他们来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的后方密营。在李敏再三恳求下,部队领导终于答应将她留下。那一年李敏只有12岁。
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和生活十分危险艰苦,少年李敏却从不畏惧。她在运粮队顶风冒雪为部队运送粮食物资,在被服厂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做军服,护理伤员,传唱抗日歌曲,随部队艰苦转战,爬冰卧雪,登山渡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李敏入伍时年龄小,没有配枪,可她从不懈怠,想尽一切办法为部队和战友们做事,除了护理伤员、做饭、缝补衣服,还把歌声带给大家。她经常在行军战斗间隙给大家唱歌和教唱歌曲。歌声成了鼓舞战斗士气,战胜敌人的武器。
1938年3月的一天,李敏为战友们刚做完饭,敌人就围了上来。她准备去掩护伤员,可是她没有枪,于是又返回厨房拼命地往桶里掏饭,她不想让战友们空着肚子去打仗。这时敌人已经冲到屋前,被服厂厂长裴成春冲进来,带着李敏趁敌人压子弹的空隙冲了出去。敌人越来越近,李敏拼命地跑,在战友的掩护下脱离险境。李敏就是在这样一种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恶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坚持抗战到底
拥有信仰的军队是强大的军队,拥有信仰的战士是坚强的战士。东北抗联是一支拥有坚定信念,打不垮、击不破的钢铁队伍,李敏就是在这样的队伍中逐渐锻造为一名坚强勇敢的抗联战士。
1938年冬,李敏随抗联六军20多名后方人员转移途中,遭到300多敌人的围攻。战斗异常激烈,李敏等抗联战士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绝境突围。当敌人逼近李敏时,她顺势滚进一个雪坑里才得以脱险。这次战斗,抗联六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徐光海、被服厂厂长裴成春等20余人壮烈牺牲,幸存者只有李敏等少数几人。惨烈的战斗,她没有被吓倒。她费很大气力爬出了雪坑,在漫无边际冰雪覆盖的大森林中寻找部队。渴了,就抓一把雪解渴;饿了,就把拣到的死老鼠烤熟充饥。历尽艰险,终于找到了部队。
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环境对每个人的信念和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1939年初,李敏随部队参加了七星峰战斗,由于敌强我弱,战斗失利,代理师长产生悲观情绪,要解散队伍。这时,年仅15岁的李敏说:“我们是奔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抗日救国的,我就是死在战场上也不能走。”最后在团长白福厚“要抗战到底”的号召和组织下,李敏同战友们集合起来,去找北满省委和军部。
1940年秋冬开始,东北抗联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陆续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整训和补充,建立了东北抗联南、北野营,1942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1940年7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派李敏到苏境参加整训。整训中,她认真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武器使用、冬季滑雪、通讯技术、前线救护、耐寒训练、武装泅渡、战地拍照等技能。随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临近,李敏同教导旅女战士一道接受了两次空降跳伞训练,成为中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批女空降兵。年仅17岁的李敏,以非凡的勇气一次次登上风中摇晃的25米跳塔进行训练,练到浑身酸痛也不停歇,终于能从容跳伞,成功稳稳落在预定地点,圆满完成任务。在第二次训练前体检时,医生诊断她患有心脏病,不能进行跳伞练习,期待完成空降训练将来回国参战的李敏难过不已,后来以后勤人员身份坚持参训。面对连男战士都有些畏惧的3000米高空和巨大气浪她毫不退缩,在跳伞时鼻子忽然流血,鲜血染红了衣襟却毅然坚持,成功落地后悄悄擦去鼻血。李敏等东北抗联教导旅女战士刻苦训练、勇敢顽强的战斗意志,得到了苏方教官的赞许和教导旅领导人周保中的表扬。
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苏联红军向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李敏和抗联教导旅的战友们配合苏联红军参加了大反攻的战斗。她以英勇无畏的战斗履行了一名东北抗联战士抗战到底的誓言,最终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追寻抗联足迹
李敏不仅是英勇的抗联战士,也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人,多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追寻东北抗联的历史足迹,这是她毕生心愿,也是她的高尚情怀。
为在有生之年给后人留下更多东北抗联历史的宝贵财富,李敏历时30余载,撰写了《风雪征程——李敏回忆录》。她在后记里深情地写道:“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抗日战争似乎已经很遥远了,可它在我的记忆里却永远是清晰深刻的……在雪地里站岗、放哨、背粮、做饭,与敌人激烈交战,爬冰卧雪,忍饥挨饿,眼看着身边亲爱的战友一个一个瞬间流血牺牲……枪林弹雨中的战友们是那样的勇敢坚强,不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出来,我无法安宁。”她用朴素的文笔毫无雕饰地把她经历的抗联艰苦斗争、报效祖国的英雄业绩告诉世人,启示人们要铭记东北抗联的历史。
为追寻抗联战斗过的足迹,李敏不辞辛苦、不畏艰辛,重走抗联路,开始了“寻根之旅”。在踏查和寻找抗联遗址时,她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在荒山野岭间,在深山老林里,李敏始终走在队伍前列,带领队员们登山涉水,踏雪穿林。为了认定北满抗联西征目的地八道林子的准确位置,她不顾年过古稀、刚做过大手术的虚弱身体,穿梭于河沟草塘、深山密林中。为了见证赵尚志指挥的冰趟子战斗遗址,她与陪同人员在那里立起了冰趟子战斗纪念碑。她几乎走遍了龙江大地的山山水水,不知疲倦地到抗联战斗过的地方与群众交谈采访,不止一次地亲身考察抗联密营遗址。冬天,顶风雪,冒严寒;夏天,抗烈日,战酷暑。她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一个个战友在我身边倒下了,我是代表千万个长眠在林海雪原上的抗联战友啊;龙江大地,当年到处都有东北抗联的身影和足迹,抗联文化、抗联历史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抢救。
传扬抗联精神
“把抗联的历史传给后人,是我后半生最大的梦想”。离休后,李敏怀着对历史负责、对先烈负责的使命感,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宣传东北抗联精神。
李敏的家到处充满着抗联的色彩。绿树掩映的小院里,摆满了抗日纪念碑刻;简单朴素的住所,陈列着抗联的资料、歌曲和文物,就连走廊和楼梯两侧的墙壁上,也都张贴着抗联的图片。每当客人来访,李敏总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向客人讲述东北抗联十四年的抗日斗争历史。她说,作为一名幸存的抗联战士,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全国人民更深入、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到,东北抗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
为了让抗联精神薪火相传,2002年李敏发起组建了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她身体力行,身着抗联服装,带领宣传队员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部队学校,作抗联英雄事迹报告,演唱抗联歌曲,广泛宣传抗联精神。她还组织制作了5000多个抗联娃娃,并在赠送布娃娃的同时附以抗联服装的由来和斗争历程的说明,向孩子们展示抗联战士的风采,宣传鲜血和生命熔铸的抗联精神。她还搜集了400多首在战场上听过和唱过的歌曲,利用几年时间整理出来,并用自己的工资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
为了扩大东北抗联的影响和充分肯定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地位,李敏积极奔走,多方呼吁,提出了关于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辉煌历史由八年改为十四年并纳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议,她的建议被采纳。
斯人虽逝,精神永在。李敏在烽火硝烟中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在和平年代里传扬党的光辉历史的坚持和担当,以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思想境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传颂。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