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中华文化溯源:侗族大歌 心灵之歌

字号+作者:吕慎 来源:光明日报 2017-06-05 10:2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今年69岁的侗族大歌歌师在传歌。   【中华文化溯源·侗族大歌】   黔桂交界的九万大山里,侗家人的歌声就像这里的流云、溪'...

3rg品论天涯网

  今年69岁的侗族大歌歌师在传歌。3rg品论天涯网

  【中华文化溯源·侗族大歌】3rg品论天涯网

  黔桂交界的九万大山里,侗家人的歌声就像这里的流云、溪水、雀鸟,自由自在、清新空灵。侗家的歌,唱的是祖先、爱情、草木、鸟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唱出来。“饭养身、歌养心。”侗族把歌看作灵魂的归宿,像信仰一样维系着族群。3rg品论天涯网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3rg品论天涯网

  侗族大歌,在侗语里叫“嘎老”,“嘎”意为歌,“老”意为大。侗族大歌的母题是爱情。“行歌坐月”是侗族的古老习俗:青年男女聚在鼓楼下、风雨桥上,通过对歌彼此了解、互诉衷肠,用歌声找到意中人。虽然说媒、订婚、采纳、成婚等礼仪在侗家也不可缺少,但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子女的婚事,所以“行歌坐月”成了决定婚姻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女青年,如果歌唱得不好,很难找到婆家。侗家女孩从七八岁就开始聚在一起唱歌了,到了婚嫁年龄一般都能唱二三十首歌,所以我们经常见到的侗族大歌演唱者多为女性。但唱大歌的绝不限于女性,唱的也绝不限于爱情。3rg品论天涯网

  侗族大歌20世纪80年代初在巴黎一亮相就轰动了欧洲乐坛,不少乐评人惊叹侗族大歌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音乐形式。侗族人把高音称作“所枚”(雌音)、低音称作“所赛”(雄音),用两性认知乐音,体现了侗族的宇宙观。3rg品论天涯网

  据说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侗族与西南诸少数民族类似,在不断的征战中逐渐向西退却,越来越往深山迁徙,最终落脚于九万大山深处。苦难的经历让侗族大歌带着淡淡的伤感,而正是这种色彩拨动了听众的心弦。流传在侗乡的一首古老的大歌,唱的是一位小伙久不见情妹来对歌,就向风雨打听情人的消息,风雨说姑娘生了重病。小伙子奔到姑娘身旁,拉着姑娘的手唱到:“听妹讲出辛酸话,我痛进骨来疼到筋。看妹憔悴失了真模样,伤了肝来碎了心。哪一处仙山有灵药,我去偷来给妹敷!哪一个龙宫有珍宝,我去拿来给妹服!”这么体贴的话语说出来就足以打动姑娘的芳心,唱出来更是让人心醉。侗族小伙对女孩儿的温柔,似乎已经融入他们的基因。3rg品论天涯网

  懂歌的人也懂得心3rg品论天涯网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小黄侗寨,有一位来自四川的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李月园。她是嫁到小黄侗寨的媳妇,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刚过百日的宝宝。高学历嫁到大山里的侗寨多少让人有些惊讶,可李月园说,嫁到小黄侗寨的研究生就有三个。3rg品论天涯网

  “侗族男孩真的特别懂女孩子的心。”李月园讲起她的爱情故事:自己学的是少数民族民俗学,所以到侗族大歌之乡小黄寻找研究的素材。是寨子里的小伙子小潘去接的她;她非常想见到对侗族大歌造诣深厚的民间学者,又是小潘晚上赶着山路,开车两个小时,圆了她的心愿;离开那天还是小潘在众人深眠的清晨开车送她去了车站。当李月园回到北京,回味“潘哥”的体贴,让她无法抑制回到小黄的冲动。于是,抛弃了大都市的生活,抛弃了稳定的工作,穿上侗衣,唱起侗歌,李月园成了小黄侗寨的新成员。如今,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小黄、在从江收集整理侗族大歌的历史和曲目,办起了一个推广小黄侗寨和侗族大歌的公众号。3rg品论天涯网

  作为远近闻名的歌乡,从小黄侗寨走出来的歌手到州府凯里、到省城贵阳、到桂林、到北京为人们带去侗族的迷人音乐,而唱侗族大歌也成为这里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门手艺。3rg品论天涯网

  在小黄,每3位外出务工者就有一位从事着与大歌相关的产业。记者拜访了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潘萨银花老人,75岁的她从4岁开始唱歌,会的歌有280多首,在整个侗族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歌老艺人。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老人带着10位老姐妹,唱起了悠扬的侗族大歌:“太阳就要落坡,我们已经老去。人生就像一天,生命快到终点。可歌声不会停止,族群还会繁荣!多年以前是我们一起唱歌,现在寨子里还是留下我们。年轻人啊,侗家的山水在呼唤你们回来,侗家歌曲等着你们来传承!”3rg品论天涯网

  让侗族大歌一辈辈传下去3rg品论天涯网

  尽管听不懂歌词,但歌声高亢悠扬又带着淡淡的忧伤,听起来荡气回肠。潘萨银花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最担心的还是侗族大歌如何发扬光大。“大歌不能只是用作表演,要传下去就得用它来唱心里的话、传心里的情、讲心里的事。”老人说,传承侗族大歌最重要的不仅会唱,更要用歌声赞美爱情、自然和祖先,“你们虽然听不懂大歌里唱的什么,但是觉得好听,那是因为歌里有我们侗家人世世代代的悲欢离合。”3rg品论天涯网

  记者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宰荡村,惊喜地发现老人的忧虑正在得到破解。宰荡也是侗族大歌之乡,每年都有十几批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音乐爱好者来这里学习侗族大歌。3rg品论天涯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官美是这里最受尊敬的“桑嘎”(歌师)。她一家三代,儿子、女儿、儿媳、孙子、孙女都是侗族大歌好手。每个来到这里学唱大歌的人,胡官美都会热情传授,分文不取。在县里的支持下,村里还为学歌者建起了侗族风格的歌堂。胡官美的女儿杨焕珍目前专职为附近几所小学的孩子们教唱侗族大歌。3rg品论天涯网

  杨焕珍告诉记者,侗族大歌已经作为必修课列入榕江县小学的教学计划,不仅有专职教师,每年还会举办侗族大歌比赛,除了传统曲目,他们还请当地的音乐人创作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童谣、短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杨焕珍说:“小时候学的东西记得最牢!等他们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再将这些歌曲教给他们的孩子,让侗族大歌一辈辈传下去。”3rg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