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诗,都有故事;每一座城,都有历史,看不尽,品不完。遥想两千年前,丝路万里,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向西,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也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词。顺着这些诗词的脚印,让我们回首历史,在“平平仄仄”中感受丝路的魅力与韵味。
西安
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椒房殿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又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当年,张骞正是从这里启程,踏上漫漫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丝绸之路上的长安作为中国一个盛世期的最集中呈现平台,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遍布西安的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
长安古意 (节选)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诗歌赏析: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在诗人卢照邻笔下,长安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织着,无数的香车宝马,川流不息。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让人目不暇接。
兰州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兰州原本是黄河边上的一个码头,我们的先人在此乘着摆渡前往西域,而那些从西域各国而来的胡人、马匹以及丰富的物种也靠着摆渡来到这里。慢慢的,这里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要塞。
金城北楼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诗歌赏析: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金城,即今甘肃兰州。这首诗虽然充满塞上烟尘,但究其根源,高适写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忧闷之情。诗人描写边塞风光的苍凉雄壮,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有了更深的认识。
张掖
说起张掖,不得不从汉武帝时说起,它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设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张掖素来便是西北地区的重镇,是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幽州胡马客歌(节选)
李白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诗歌赏析: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怕朔风雪寒。妇女骑在马上笑,颜面如同赤玉盘。也能翻身飞射鸟兽,也善花月醉雕鞍。锦旗旄头四放光芒,争战不息如蜂群涌攒。诗中所说的“燕支山”又名“焉支山”或“胭脂山”,位于张掖山丹县东南五十多公里处,是汉以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敦煌
在2000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进出中原王朝的门户。西行之旅,或出敦煌西北的玉门关,或出西南的阳关。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就是当年的玉门关。曾几何时,一队孤独的商队,十几只骆驼就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穿过。他们从长安来,已行了千里,而等待他们的还有多少个千里?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歌赏析: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需要注意的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并非是汉武帝时的玉门关,而是唐朝的玉门关,距离小方盘城东退了200多公里。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就是从唐朝的玉门关秘密过境。
福州
发端于秦汉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使福州从无城到有城,从小城到大城,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东南名城。福州是一座与海上丝绸之路相生相长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与远洋交往的那段历史中,福州许多物种、生活习惯等流传在外,福建的武夷红茶颇受英国皇室青睐。
福州长乐市是郑和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地和开洋起点。如今,来长乐瞻仰这段历史的人仍络绎不绝。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率领船舰六十二艘、随行人员和将士两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下西洋算起,距今已有六百一十二年了。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之先河,还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
出利涉门诗
曾巩
红纱笼竹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
人在画船犹未睡,满船明月一溪潮。
诗歌赏析:提着竹制的红纱灯笼过桥,又回望有五彩羽毛的雉似乎隐入北斗星座的勺柄。人儿坐在精美的小船中还没有睡,明月投入满船的月光,如溪的潮水也涌了上来……好美的福州城!
泉州
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泉州刺桐花
到了明清两代,由于中央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官商渐渐衰弱,而私商贸易迅速崛起。大批移民流向海外,泉州因此成了一个著名的侨乡。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处,其中大部份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陈陶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诗歌赏析:《异物志》记载:“苍梧即刺桐,岭南多此物,因以名郡。”泉州因为刺桐的普遍,古别称为“刺桐城”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的城郭,曾经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被称为刺桐城,名闻海内外。
广州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商贸古城,随着广州南越王宫殿遗址文物的不断出土,其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始发港和商品货物集散地的历史地位,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刘禹锡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诗歌赏析:清朝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沿着这条航道,无数“南海一号”“哥德堡号”以广州为起点,蜿蜒浩荡一路前行,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珠江的“大舶参天”和“万舶争先”壮观贸易景象赋诗:“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苏州
苏州市是丝绸的故乡,也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苏州在张家港市发现的鉴真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的黄泗浦港口遗址,以及太仓市的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刘家港,都是海上丝路历史的真实见证。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诗歌赏析: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此诗八句四十字,通过想象描绘了苏州的风物景致,叙事状物可谓是恰如其分。其中“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两句成为描写苏州城建筑特色的千古名句。“春船载绮罗”更是点明了苏州盛产丝绸的特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