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堪比“7·21”的入汛最强降雨也让故宫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已近600年的古老建筑群,在城区平均降雨274毫米的大雨中未见明显积水。故宫为此做过什么维护工作?暴雨中有没有应急的预案?未来有没有更完善的计划?为了给大家答疑解惑,昨天故宫专门召开发布会,“起底”紫禁城排水系统。
释疑
最强降雨,故宫何以“不看海”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从地势上,紫禁城地面顺应了北京整体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势,让积水能缓慢排泄。“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昨天傍晚,单霁翔带领记者们考察了金水河在故宫的出入水口、太和门广场的内金水河段以及三大殿的排水。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前三殿的排水功能,“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形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螭首1142个。”正是这1142个螭首,在大雨时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暴雨时会呈现“千龙吐水”景象,蔚为壮观。
调研
排水九成采用古代系统
近年,故宫启动了排水系统专项课题研究,投入专业人员到现场记录排水情况,绘制并汇总全院积水点分布图。根据分布图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积水原因,研究综合解决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区域原有的古代雨水系统,经过不同朝代叠加的建设活动而有所损坏或难以发挥原有功能,就此提出修复方案进行功能恢复。但是总体来看,经过重新修建的部分比例很小,主要在原来没有排水系统的位置修建了新的排水管线,大约占总量的不到10%,多位于故宫的边缘地带。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基本是采用原有古代雨水系统。
单霁翔表示,计划对故宫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面铺装的渗、滞和透水能力进行研究,最终评估其绿色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可以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古代系统可满足当前雨水排放
古代雨水系统能否满足当前的雨水量排放也是重点监测和研究的问题。
2015年至2016年,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古代雨水系统试点区域调研项目,范围包括西六宫部分区域、养心殿及乾清门前广场区域。初步评估结果显示,调研区域内各类雨水口共64个,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单孔立式无格栅类型,占总数的53%;其次是双孔立式,占25%;带格栅的仅占11%。调研项目分析了每一处雨水口的过水面积功能和状况,并按照目前城市所用格栅式雨水口的设计要求进行折算,单格面积几乎全都超过了设计规范所建议的最大值,因此现有故宫内这些区域雨水口结构尺寸,均可以满足雨水排放的要求。
维护
排水孔道需用竹签细致清理
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合理的设计和细致的日常维护。比如,雨水沟塞满淤泥或杂物,导致排水能力下降,需要及时清除栏板下、螭首中、排水孔内的堵塞物。由于古代的栏板和螭首都已年代悠久,在清理过程中产生震动可能导致螭首断裂,因此不能用坚硬的工具进行疏通,只能用竹签一点一点清理,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致持续开展。
排水沟盖或排水口发生损坏,失去阻挡杂物进入排水系统的功能,需要及时修砌沟帮、更换破损的沟盖板和雨水口。同时,还要及时拔草,杂草生长得很快,对古建筑、河帮、排水管沟都有破坏作用,集中降雨时会造成排水口堵塞,严重影响排水能力,因此拔草要勤。
地面清洁间接改善排水能力
对于观众接待量极大的故宫来说,垃圾是排水系统的大敌。观众丢弃的饮料瓶和餐巾纸等垃圾,经常把一些排水口堵死。所以每当下雨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趟着水,用手才能把这些杂物清理出来。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近年来故宫重视院容环境维护,长年保持地面清洁。
2013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系统开展临时建筑的整治,先后拆除59栋彩钢房和大量临时建筑,共计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这些临时建筑的拆除整治,不但使紫禁城壮美环境得到恢复,使火灾隐患得以消除,而且使部分占压排水设施、影响排水功能的问题得到纠正。
应急
“防汛预案”划分四色预警
单霁翔透露,故宫每年都会制定年度《防汛应急预案》,将防汛预警信息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发布。
“当发布蓝色防汛预警时,注意收集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当发布黄色防汛预警时,加强重点部位的监控巡查,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停止对外开放,设立警示标志并及时告知观众;当发布橙色防汛预警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或采取紧急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售票或停止售票,采取迅速转移、撤离或者疏散观众等措施,并妥善安置,调集抢险救灾所需物资和设备,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当发布红色防汛预警时,立即协调采取相应措施,组成抢险队伍,统筹协调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调节金水河水位保证排水正常
古代排水系统与现代排水系统相结合,主要在于内金水河水位的调节。每当雨季开始之前,故宫首先是制定防洪预案,专职人员到位,预备疏通工具到位。此外,还要与北京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建立紧密的联系,在雨季随时监察内金水河水位,通过开闸放水的方式,适时调节内金水河水量水位,共同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规划
4年集中清理全院排水系统
故宫的排水系统十分庞大,仅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的长度就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的长度将近13公里。因此,故宫将排水系统分成几个区域,按区域制定集中清理计划,逐区开展,在4至5年间完成一次全院排水系统的集中清理工作。
单霁翔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故宫重点对御花园区域进行古代排水暗沟的疏通。“这一区域因为观众流量大、植被茂盛,雨水沟经常会淤积树叶、树根、渣土以及观众丢弃的垃圾等杂物,要由人工清挖运走,并把损坏破碎的沟盖板进行修理或更换。”御花园西侧的雨水沟有一条主干管道,原有管道已被垃圾充满,这次维修疏通了这条排水管,恢复了御花园西侧雨水沟的排水能力。下一步将更换御花园东侧管线。按照2016年的既定计划,还将对西六宫等其他区域的雨水管沟进行专项排查和清理。
明年地面恢复传统砖石材料
此外,故宫需要建设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单霁翔表示,目前故宫内部排水系统已经形成雨污分离的两套排水系统,污水系统是同市政管网相连的单独管线,排水系统仅用于排除雨水。
同时,故宫博物院从2015年开始逐步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改为砖石材料的传统建筑材料,不但使景观环境得到改善,更使排水和渗水功能得到加强。
“目前已经完成了八成”,单霁翔表示,预计明年所有路面会恢复为传统砖石材料,“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优化管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