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晚报寻找十年老友之后
能成为千山晚报寻找的十年老友之一,被晚报记者邵军、摄影记者周石采访(见2002年12月21日七版至八版采访文章),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份殊荣因为来得太突然了,所以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在晚报即将10岁生日之际,我有满腹的话想对晚报这位挚友说。
1993年2月19日千山晚报创刊之初,我有幸被特约为撰稿人,自那时起我与晚报便结下不解之缘。
起初我阅读晚报,是因为有一种责任感你,作为撰稿人不详知报纸的版面和栏目内容,怎么为其撰稿呢。后来我被她不断推出的新颖别致的版面,充满青春魅力的丰富内容所吸引,我发觉我竟离不开她了,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从她身上不断汲取着精神营养。
千山晚报认稿不认人,喜爱登贴近百姓生活的文章,我在晚报发表的《满桌》很快即见报了,我写的《当心熟人“宰”您》、《货比三家买便宜》等文章先后被采用。有段时间我发现在居民区总有人从窗口扔脏物,这些“天女”顷刻间便会使干净的街面狼藉一片。于是我写了《大家都管管“天女”》,很快即在晚报上发表,晚报为我市创建卫生城市起到了舆论推动作用。
晚报由于办的有声有色,所以在百姓中威信越来越高。大约在1996年,一小姑娘在长甸某食杂店打往海城的电话,业主乱收费,这事儿正巧被我撞到。我想,我是晚报的撰稿人,对乱收费现象不能视而不见。于是我掏出采访证,采访了业主。业主由于理亏,骇得语无伦次,一个劲求我别往晚报投稿,当着我的面还给了小姑娘多收的钱。并向我表示再也不乱收费了。如果说这是为消费者讨回了公道,那么,是晚报教育和帮助了我,试想,若不是晚报丰富了我的知识……;如果我不亮出晚报这张“亮丽的名片”,业主能乖乖地认账吗?
我也为晚报撰写了一些突发性社会新闻稿件,我发现千山晚报登这类稿子,除了注重真实性、重要性、精彩性而外,还特别强调时效性,即突出新闻的“新”字,给老百姓“吃”
的是真正的精神快餐,让大家先睹为快。如,我采写的《谁把预制板竖在墙下?一8岁男孩昨被砸伤》、《一凶男砸门又砸窗,孤女孩半夜受侵扰》等稿子,均是早晨送到报社,当天即发表的,因为具有快速性,所以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10年了,通过与晚报“交往”,我结识了一些热心的编辑,他们都曾给予我师长般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我还清楚记得张瑰莹和其他几位编辑为我这个普通作者改笔名的那件趣事(对此我曾写一篇文章登在晚报上)。如今他(她)中有的人已经走到领导岗位不在编辑岗位了,也有的人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晚报,可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我都会默默地为他们祝福。
现在千山晚报更是今非昔比了,她由最初的周三刊四开四版的小报,增至每日24版,而且是以“异彩纷呈的形象”奉献给读者,她以精炼而广泛的内容,新颖活泼的编排,独具特色的栏目,而更加赢得广大百姓的喜爱和赞誉。
晚报,你是我永远的朋友!
作于2003-2-15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