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共产党员张道干,经过了数十年的寻觅,终于找回了他的“党籍证明”。
70多年后,三块银元又放回了杨美田的手里。
“最艰苦的时候,这三块银元也没有动过,这可是党的财产啊。”今天,抗日老兵杨美田和张道干,把连接了两家人七十多年情义的“三块银元”捐献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两位九旬老人说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
1942年,正是抗战最艰难时期,新四军得不到国民政府的军饷,基层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经济和物质来源主要来自民间筹措。当年,年仅21岁的抗战女兵杨美田将变卖嫁妆、金银首饰和物品换得的五、六十块银元和子弹,多次穿过日军的封锁线,送到淮北新四军武工队交给丈夫马振藻。
“当年,我的父亲在泗阳县金锁区当区委书记、区长,同时是武工队的政委队长。受四师的领导委派,到那儿开辟敌后根据地,住进了张道干的家。母亲来了以后,就和父亲一起吃住在张道干家里。”马振藻老人已去世多年,他和杨美田的儿子马希林在捐赠现场,代替年迈的母亲,讲述了父母与张道干的这段渊源,“当时张大爷家中也非常的贫困,他的母亲省吃俭用,经常为武工队做干粮。”
在马振藻的引领下,张道干积极勇敢参加抗战斗争,特别是参加了著名的朱家岗外围战。朱家岗战斗结束的1942年底,马振藻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组织。
在马振藻离开时,让张道干继续留在武工队,在家乡动员青年参加新四军,并留给他三块银元。随后,张道干从家乡带出十余个青年参加了新四军。离开家乡时,张道干把这三块银元作为党的财产珍藏在了家里。
解放战争期间,张道干家乡的党组织受到破坏,组织关系丢失。在华东野战军参战的张道干,部队组织考虑他勇敢作战,腿负枪伤,曾几次动员他重新入党,但他以自己是抗战时期的老党员为荣,没有二次入党。
解放初,张道干回到家乡才知道党员身份丢失,着急的他一直寻找着当年的入党“介绍人”马振藻的消息。
2015年,张道干得到了马振藻和杨美田的消息,马振藻于九十年代初已经去世。住在河南的杨美田看到寻找了他们夫妇数十年的张道干,激动不已。
2015年年底,经过杨美田的见证,张道干也终于拿到了他的“党籍证明”,拿着这份寻找了数十年的“党员身份”,老人老泪纵横。
而连结着两家人七十多年情义的“三块银元”,两位老兵决定将它们捐献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战争的纪念,也是共产党的军队和老百姓之间的情义。母亲和张道干老人决定将它们留在这里,就是要让后人了解,当年的艰苦和温暖。”马希林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