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原因,3月份出差的频率不减反增。3月1日,到上海一家网站考察交流,领略了都市繁华与科技前沿;在3月的最后一天,我坐上了济南飞往西安的飞机。
只不过,这一次,感受的是中华文明、中华地理、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4月1日至4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祭陵办主办,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旅游局协办,西部网承办的“2016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旅”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举行……
秦始皇陵兵马俑
支撑力: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蓝田猿人、渭水河畔燃起篝火、古都荣耀……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在陕西、在西安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指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有句话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与矫情无关。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自然是此行的重头戏。
黄帝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上下五千年之中华文明史,即由黄帝纪元开端,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象征。这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则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古称“桥陵”。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就会来此寻根祭祖。作为一个“伪文化人儿”,我特别理解当地人对公祭轩辕黄帝的心情和意义,正如齐鲁儿女每年都要在曲阜举行祭孔大典一样。
据记载,最早的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撰的第一篇御制祭文,成为之后历代公祭活动诵读祭文的范本,至今还存放在轩辕庙碑廊里。1980年开始恢复的清明节公祭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
寻根祭祖活动,是一场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亦是一场历史文明的对话,通过规范的“形祭”来加重“心祭”。
除此之外,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领略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自然必不可少。
博物馆,是讲述历史沧桑最好的载体。陕西历史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其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精美的镂空人面盆,上面有一个人面的模样,眼睛、嘴巴中空,中间有突出的鼻子,形象可爱,酷似QQ头像,萌态十足。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其由整块的玛瑙雕刻而成,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而在半坡博物馆,则有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宝贵的文物人面鱼纹盆,属国家一级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意灵感就来源于它。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前临沪河,背依白鹿原,自然环境优美,附近田畴纵横、阡陌相连,是西安城郊富庶的地区之一。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我们穿越一般学习了几种正常与不正常的下葬方式、体验了“钻木取火”,脑海里还在思索人面鱼纹、尖底瓶等之谜。漫步在人类童年的半坡遗址上,沐浴着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文明的曙光,带着敬仰、带着好奇、带着无垠的想象,我们一起走向文明的远方……
就在半坡遗址被发现20多年后,秦兵马俑坑被发现。按照被发现的顺序,分别定名一、二、三号坑。“1975国务院批准在一号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并在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二号和三号展坑也陆续于1989年和1994年正式展出”。
骊山高兀、渭水东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崛起于斯,举世闻名,万方来仪。
铜车马、百戏俑,一个个惊世发现渐次勾勒出黄帝陵园的最初面貌,没有人不被这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所震撼。心里默默将时光倒流,仿佛置身当年“秦朝Style”,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始皇帝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靡……
我顿觉自己像一个莽撞的闯入者,不愿打扰他们千年的守望和静谧。
壶口瀑布
承载力:直击大地原点等中华地理自然标识
地理标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国家授时中心、中华大地原点、黄河壶口瀑布等,这些都被选为了直击中华地理自然标识之地。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段抵达。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国内还好,如果从国外回来先要倒时差。
谈到时差,很多人都会问,标准时间在哪里发布?没错,就是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其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并被列为由国家财政部专项经费支持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之一。
记者了解到,40多年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频技术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140余项,为国家的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和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特别是在以卫星发射、火箭试验为代表的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授时中心采取授时新手段服务民生新需求,如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网络授时系统、可信时间认证等。“网络授时系统是国家授时中心面向互联网用户建设的公益时间服务系统,在证券期货、竞标拍卖、电子商务、个人应用等领域拥有众多用户”。
计算时差、熟记经纬度,这是当年上高中时最头疼的事情。而我们很幸运的来到了国家地理坐标大地原点——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有个成语叫“泾渭分明”,而大地原点恰恰在泾渭分明处的泾阳。
谈到选址原因,国测一大队队长肖学年告诉齐鲁网记者,因为考虑到地质条件稳定、远离大城市高建筑、地势比较高、交通方便、位于版图中心便于精确传算等原因,历史选择了陕西,选择了这里。“这里的误差是零,因为原点的建立,所有的位置都具有了唯一性”。
大地原点的整个设施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7层,顶层为观察室,中心标志埋设于主体建筑的地下室中央。
大地原点,集地理意义、科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国家意义于一身,孕育着漫长文明,承载着厚重历史。在这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10年没见媳妇穿裙子、为珠峰量身高等,这些都已经留传为佳话。
车一路开向西北,从泾阳到宜川。
到任何一个景区、一处景观,都要追根溯源。在壶口瀑布,更不能例外。
原来,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故称“壶口”。
没想到的是,天公作美,我们在壶口瀑布碰到了彩虹。当地人告诉我,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有“桃花汛”,黄河内蒙古段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
黄河壶口瀑布与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贵州省黄果树瀑布同为中国三大瀑布。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气吞山河,奔腾呼啸,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也是世界罕见的金黄色大瀑布。由于季节的更替和水量的变化,壶口季季有美景,形成了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等独特的八大景观。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目前已成为“两黄两圣”和陕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华夏儿女心愿和梦想的人文圣地,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奔腾汹涌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兵们
凝聚力:感悟中国革命精神标识的洗礼
“依托大量珍贵史料,通过回家、成长、转移、东渡四幕讲述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一支红军部队遭遇敌军袭击,烈士遗孤被送到延安保育院后,在党中央领导、革命战士和保育院妈妈的呵护下成长学习的故事,集中展现延安保育院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时期的生动景象,彰显了无私人间大爱”,这是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的剧情。
“智者歌其思,劳者舞其事”,在《诗经》中已定位了歌舞的文化功能。从红色情结勾勒历史岁月到儿童视觉颠覆式映射悲情,再到高科技打造饕餮视听,《延安保育院》激发着丰富的人文魅力和革命史诗情怀。
除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延安保育院》,我们还陆续走进了南泥湾、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和八一敬老院等地,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延安是革命圣地,根据文物部门的相关统计,延安革命纪念地旧址共计445处,可以说,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时光流转,流不走的是世人对延安的红色记忆。
在南泥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40年秋,八路军120师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开荒,经过3年艰苦奋斗,终于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也成为了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更具时代价值。参观完毕,我发了个朋友圈:英雄气概三冬暖,战士哪怕风雪寒。自力更生衣食足,耳畔回荡南泥湾。
在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位于清凉山南麓的延安新闻纪念馆,当时的新闻工作者相信“笔和枪一样是战胜敌人的两种武器”,为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提供抗战信息,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据说,清凉山也叫新闻山,做新闻的同仁们一定要来看看!
在枣园革命旧址,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
在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杨家岭,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在八一敬老院,超过两百名退伍老兵聚居于此。延安市八一敬老院始建于1959年,2013年底在延安枣园镇裴庄村完成新建,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八一”冠名的敬老院。延安八一敬老院与普通敬老院最大的不同是,里面住着的老人多是当年参加革命、浴血奋战的老红军、老八路。我现场采访的一位老兵在20岁时就当兵,1974年回家,就在他来延安八一敬老院的那一年,他的二孙子也选择了当兵……走进他们就是走进历史,走进他们就是走进感动,真想坐下来,聆听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因为他们是延安精神的亲历者,而敬老院则是延安精神的“主窗口”。
“塔”是人类一个永恒的崇拜符号。当然,“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巍然屹立的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拾级而上宝塔山,俯视红尘天下观……我仿佛看到,延安,红色的土地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者无数的后来者奋勇前行,三秦儿女正继承、凝聚、发扬延安精神,重振汉唐雄风,再铸时代辉煌。
推动力:鲁、陕两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启迪
短短几天,对我而言,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陕西厚重的人文底蕴,这是一次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之旅。
可以说,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的复兴不只是经济的腾飞,更是文化的复兴。追根、溯源、寻魂,守住中华文明精神的标识是陕西人的责任,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有的担当。
在领略镌刻在历史年轮中的标识记忆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提供支撑力、中华地理自然标识充当承载力、中国革命精神标识汇成凝聚力。
诚然,此次探寻之旅更是一次启迪之旅、成长之旅。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更敦促我们、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纵观陕西与山东两省,在文化等很多方面有着些许相似和巧合之处。比如,祭祀文化,山东祭拜孔子、陕西祭拜黄帝。可以说,祭祀是人们表达对自然神祇和祖先神祇敬慕和祈求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因互鉴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早在清朝末年,就有山东人移民陕西活动,使大量山东籍移民在关中地区聚居而逐渐形成村落。尽管这些“山东庄子”经过了长期的变迁和融合,但至今仍然保留有丰富的山东本土生活特色。在代际繁衍中,这也将成为民族志书写的历史记忆和标识。
处在东部沿海领跑前沿的山东和在西部内陆发展中的陕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贸交流十分活跃。如,两省旅游管理部门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在旅游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宣传推广、客源互送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合作,建立长期、全面、务实的战略合作关系;山东省自2002年起,已连续十几年参加西洽会,成功开展4000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超过了2000亿元。
穿越历史,厘清了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展望未来,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观念、创新体制,要继续高度重视祭祀文化资源,加强祭祀文化资源研究的力度,与时俱进,做强做精文化产业。比如,要培育主体,积极引进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祭祀文化资源开发,构建文化产业的时长运作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探索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保护性开发模式等。
晨钟暮鼓处、音乐回响时。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精神标识是一种容器,里面保存着历史文化脉络,它也是中华文明的芯片和打开中华文明大门的钥匙。是啊,这几天,走到的每一处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感受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触摸辉煌灿烂的历史、修补个人精神世界的罅漏,探寻镌刻在历史年轮里的标识记忆,难忘这次“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旅”,期待再次走进历史、走进标识、走进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