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漫长的季节》里范伟扮演的桦钢老工人(火车司机)王响,笔者不禁想起了《芳香之旅》里被毛主席接见过的支援三线建设的劳模崔师傅,想起了《耳朵大有福》里的王抗美以及导演张猛的另一部电影——《钢的琴》……
电影《芳香之旅》
电影《耳朵大有福》
电影《钢的琴》
在笔者看来,《钢的琴》仍旧是截至目前最优秀的一部下岗工人题材的影视作品,《漫长的季节》无论是在立意还是在深度上,都与《钢的琴》还有不小的差距。
《漫长的季节》“男二号”秦昊发了近乎直白的微博:“悬疑是外套,命运是内核”。
而《钢的琴》导演张猛却直言不讳:“讲一个亲情外壳下,失落的阶级的故事”。
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两部影视作品的差距所在。
《漫长的季节》结尾,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让老年王响对着20年前正在开火车的中年王响喊道:“往前看,别回头”。
“往前看,别回头”——这是一些网友诟病《漫长的季节》的点之一:“往前看,别回头”,是和过去的“魔怔”的自己和解,是小人物的自我心理疗伤;“往前看,别回头”,是对每个观众说的,过去的已经过去,再放不下,也不可能改变……
然而,当导演辛爽将镜头对准这个“失落的阶级”,回眸他们细碎的、不堪的、凄惨的过往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回头往后看”,是在向未曾经历过的年轻观众以及已经遗忘了的中老年观众,重新揭开了这个“失落阶级”仍在滴答着“殷红”的伤痕。大结局响起的歌曲《再回首》,仿佛是导演对自己刚刚提出的“和解”的“抗议”。
在电影《列宁在1918》中,列宁同志对着工人阶级讲:“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虽然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能改变,但是唯有知道了过去,才能知道现在是怎么来的,才能把握当下,去争取更光明的未来。
具体到《漫长的季节》,它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过去呢?
如果不是“有水快流”,80年代可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矿难、那么多的工厂事故,沈墨的父母可能也就不至于双双离世,沈墨也就不至于被禽兽沈栋梁收养,弟弟傅卫军也就不会被抛弃到福利院成为问题少年;
如果不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会形同虚设、甚至反过来参与腐败,自称“与桦林主管消防的张处是战友”的松河纺织二厂工会干部沈栋梁,也就不至于权力膨胀、迅速腐化堕落(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能给沈墨买得起钢琴),得不到对权力的任何监督,肆无忌惮地对幼小的沈墨做出禽兽之事,为全剧的主线悲剧埋下伏笔;
如果不是厂长经理负责制,桦钢厂长宋玉坤也就不可能将全民所有制的桦钢据为己有,轻松地勾结港商卢文仲将桦钢的资产掏空,将桦钢逼入破产的绝境,导致工人下岗;
如果不是蛀虫宋玉坤在顶端“躬身垂范”,保卫科长刑三也不敢伙同其他机务段的人偷盗变卖工厂设备,甚至每个工人都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以厂为家的王响反而成了格格不入的“另类”;
如果不是因为桦钢被蛀虫掏空导致的下岗潮,王响妻子美素的医药费不至于迟迟得不到报销,女工李巧云也就不至于为了儿子和残疾的丈夫到夜总会陪酒卖身;
如果不是因为化公为私导致的巨大贫富差距,殷红这样的底层女子就不会被“逼良为娼”,港商卢文仲就不能为所欲为到处“猎艳”,黄丽茹也不至于为了金钱和房子去勾搭宋玉坤,给龚彪戴了两顶“绿帽子”;
……
这样的如果,在剧中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漫长的季节》的热播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有些网友将悲剧的起因指向了人物个体的人性、道德与个人选择,然而,哪一桩悲剧背后没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呢?
这些悲剧的重重叠加,最终胁迫着弱小的沈墨走上了她的复仇之旅,又间接地给王响的家庭增添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是历史”。
因为一些阶级的胜利,时代的巨轮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无情地碾压着另一个阶级的芸芸众生……
【文/子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