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次公演。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树立起交响音乐民族化的丰碑,而作曲之一的何占豪也因此被誉为“梁祝之父”。
12月8日,为庆祝《梁祝》诞生65周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作曲家何占豪亲自执棒。91岁高龄的何占豪,又有民族交响音乐新作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带来了古筝协奏曲《英雄泪》。
《英雄泪》是他在87岁高龄重新提笔,为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创作的大型民乐协奏曲。
《英雄泪》分别用四个篇章表达毛泽东、朱德、瞿秋白、孙中山四位革命者的内心世界,深情讴歌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所作的不懈努力,颂扬高尚的革命者品格。“我和民乐团的年轻人们,通过这个作品纪念革命先烈,由此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何占豪深情说道。
何占豪
《英雄泪》组曲体现了何占豪一贯的创作特点: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何占豪秉持“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以民族交响乐的形式,讲述现代故事。
演出现场
“我亲历了从旧社会发展到新中国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革命先烈们所作的奋斗、牺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我的创作灵感就源于革命故事。”何占豪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英雄泪》缅怀革命先烈
古筝协奏曲《英雄泪》是如何诞生的?何占豪表示,这部作品的前身创作于20年前,最初为二胡协奏曲,创作灵感来自于电视剧《周恩来》中的感人一幕。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将儿子毛岸英送往朝鲜战场,然而毛岸英不幸在战场上牺牲,得知消息的毛泽东忍不住落泪,却耐心开导毛岸英的妻子:“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何占豪。“毛主席的泪水让我印象很深,他的泪不光是悲,还有对敌人的恨,悲痛与愤恨交织在心间。这位伟大的开国领袖及其家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所以我开始酝酿《英雄泪》这部作品。”他说。
何占豪阅读了大量毛主席的诗词,仔细了解杨开慧的事迹,因此《英雄泪》的构思也受到了毛主席诗词的影响。“联想到毛主席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到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我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遂借鉴毛主席诗词中的意境,动笔创作了这首带有浓郁民族特征的浪漫主义民乐协奏曲,以展现革命领袖的内心世界。而《英雄泪》中的‘泪’字,不仅是领袖的泪水,更是千千万万父母为牺牲在战场上的孩子流下的泪水。那些为了祖国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的先烈们,都是我们应该尊敬的英雄。”
《英雄泪》曾以二胡协奏曲、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多次上演,此次何占豪则选择了古筝进行再创作,以截然不同的编制和音色,诠释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古筝既可抒情,又可言志,在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方面更加游刃有余。”何占豪认为,与二胡或其他民族乐器相比,古筝立体而全面的音乐表现力,更能给他充足的空间进行创作。
下面请欣赏12月8日交响乐作品《英雄泪》:
【整理/石观,素材来源于网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