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是作家刘继明所著的一部大长篇小说,叙述了几代人的人生历程,记录了上至民国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一些历史事件。从其讲述的时间跨度几个时代的几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历史的进步与反复,纵然这些不同小故事之间的连接性不强,但是透过其中所展现的人文思想,探查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规律,一切进步都是在和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一切先进都是在和落后的对比中存在的,然而既然错误的会酝酿正确的,落后的会酝酿先进的,反之也亦然,好的、正确的、进步的事物也有可能变为坏的、错误的、落后的事物。在矛盾双方的一次次转变主导地位中,在一次次的反复曲折中,历史会达到新的阶段,在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矛盾,这也是它能进步到下一个阶段的原因了。从哲学上讲,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概莫如是。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在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生于红色年代,长于国家社会的巨大转变期间,从小所受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随着国家政权路线的改变轰然破碎。一切都变了,越是经受红色文化教育成长起来的,便越是感到和人群的格格不入,好像一夜之间全变了样,这好像是突然的,又像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文化上根本的、完全相反的转变让人迷茫,前辈的失败让人无助,而时代的局限性是造成当代人在青年时期性格软弱的最主要原因。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由量变引起质变,新生事物的席卷是由小回荡到多的,所以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很少有人能看清时代的走向。
《黑与白》,全书120万字,在世界的长篇小说中也属于字数非常多的,这么多的字数不是因为内容的丰富,而是因为它的信息密度很低。散漫的形式直接导致作为一部文艺作品的集中性不足,小说的政治性和文学性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像样的高潮。文中人物大部分性格软弱,行文给人感觉的基调也是这样,充斥着伤感等负面情绪,结构上的散漫、各自独立,着重点的隐晦,配合所讲述的一件件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点啰嗦、重复,和上下文其他小故事相比也并无突出的小故事,可能作者正是想要给读者这样效果吧。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小说的叙述形式是让人愤怒的,因为错误的就会失败。从没有一本书让我感到“才子佳人”式叙事这么明显,何况这是本记录历史事件的书。让人愤怒地既想哭,又想笑。马克思说“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回想中国几千年历史,这种封建的“才子佳人”的历史观、世界观到底害得多少志士仁人走错了路,白白浪费了生命?而它现在还在戕害着新一代人。一切的社会变革中最受到影响的,感受最深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一切自上而下的变革归根结底是群众中的思想在上层中的反映。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拿本书举例,作者酷好从才子佳人的视角记下历史,出场的角色个个不是高官权贵、“精英人士”,就是和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妄图在极少数群体的生活变化中找到整个社会变化的内在原因。这是自己把自己的眼睛遮住,一叶障目,是不可能看到社会全貌的,只写出了社会的变化,却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殊不知上层也好少数精英也好,都属于群众的一部分,历史的进程是围绕着占人数最多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来转的,而不是由一小撮人来决定的。脱离了群众立场,不懂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只着眼于少数群体的细枝末节、郎情妾意,是不可能真正看清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旋律的,只能暗戳戳地如盲人摸象般看到其中一小部分。拿这种“才子佳人”式的封建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狭隘的立场去分析广阔的世界,是傲慢的,拿去指导社会实践是错误的,拿去写小说写出来的也是不具备普遍性的。
【文/风云浅行,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