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国资报告:中国中车深化改革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后,中国中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统一安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后,中国中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统一安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研究构建“1-8-20-30”中车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鼓励基层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切实扛好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跑世界的重任。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中车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牢记央企姓党为民、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中国中车明确党组织法定地位,大力推行“进章程”“一肩挑”,集团境内全级次企业全部完成党建进章程工作,设立董事会的一级子公司全面实现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根据《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指导意见》,中国中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研究细化集团及所属一级子公司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明确了党委直接决策和参与决策的七方面35项议事内容。 切实落实子公司董事会职权。中国中车加强集团所属子公司董事会建设,目前应建董事会75户、已建67户,目前已向14家一级子公司共派出22名外部董事并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结合企业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管理水平等,中国中车研究制定授权放权清单,2020年在投资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向一级子公司董事会授权26个事项,减少投资审批项点13个。 切实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中国中车持之以恒打造党建“金名片”,新时代高铁先锋“九个一”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具体成绩包括,以“深度融合年”为主题,着力把最新精神融进“重点工作”、党建特色融进“治理结构”、整改成果融进“制度体系”、名片打造融进“机制建设”、引领保障融进“管控体系”、守正创新融进“日常工作”,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召开中车第一次党代会,确立到2035年分“两步走”实现“一核两商一流”的战略目标和打造“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的发展愿景,为“十四五”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 实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自立自强 中国中车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锻造大国重器的不竭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争当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矢志在服务交通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中领先领跑。 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中车为着力解决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存在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联合国内优势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组成产学研用联合项目团队,有序推进“72181”等重大专项,确保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目前重大专项进展顺利,预计到2023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能够完全实现自立自强。 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国中车立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大局,有效理顺各研发机构管理关系和职能定位,形成总部—国家创新中心、中车研究院、信息公司—国家级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团队—子公司五级架构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创新中心、12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3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18家海外研发中心,组建7个中车协同创新团队,涵盖重大产品、关键系统、部件、关键材料创新产业链。 抓好重大产品研发。中国中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度,主动适应高速化、重载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发展趋势,统筹谋划重大技术和产品布局。2020年,中车研发投入占比达到6.1%;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京雄智能高速动车组上线运营,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成功下线,30吨轴重货运电力机车等完成样车研制,“复兴号”高原双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提速。 中国中车现代化、精益化、数字化的铁路客车生产车间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后,中车坚持“快半拍部署、快半步行动、快半年见效”的“三快”工作总基调,积极营造“想改、敢改、真改”的“三改”工作总氛围,着力在改革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持续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国中车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机车车辆工业原有的35家工厂和4家研究所,目前已整合为18家一级子公司的主机制造企业新格局。同时,中国中车深入推进牵引变流与网络控制、制动、钩缓、储能等核心系统和关键部件业务重组,积极打造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特别是积极推动中车时代电气科创板上市。此外,中国中车推动风电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的重组整合和合资合作,构建“一核三极多点”业务结构。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中车按照“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根据五类业务分类及所属企业功能定位,坚持“一企一策”推动相关企业混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业务,重点是在保证股权不低于51%的前提下,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和战略投资者,着力改善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竞争引领优势。对处于发展初期的培育业务,将改革重点放在建立培育期风险分担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上,积极与非国有资本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对金融服务等为主业服务的平台业务,积极引入央企、国企进行专业化整合。2020年实施完成5个混改项目。 扎实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换转。中国中车全面启动中车党委管理干部“两制一契”管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至2021年4月底,按照制度规定与经理层签订有关合同或契约的各级次企业达173户,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680人,占比68%;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各级次企业有14户,职业经理人合计75人。 着力推进综合改革专项工程。中国中车7家“双百企业”结合各自功能定位、产业特点等,按照“五突破一加强”要求,主动寻求“破冰突围”。株洲所积极探索运用中长期激励“组合拳”,依法合规开展骨干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红、科技人员项目跟投等多层次激励机制;大连公司实施全体中层干部一律解职、重新竞聘上岗,初步形成市场化用人机制;长客股份公司、四方股份公司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应用市场化、科研项目授权放权管理,促进高铁产品不断升级,持续擦亮“国家名片”。 此外,中国中车两家“科改示范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长江集团推出全球首创的智能空轨集装箱疏运系统并落地青岛港,唐山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责任编辑:张思嘉】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