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国有企业:在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
如果说“改革脱困”曾是上个世纪国有企业的“关键词”,那么“创造辉煌”就是国有企业这一个10年的“座右铭”。即便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不少国有企业还在为不良资产处置发愁; 10年后的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央企已上榜54家,是当年的9倍。
10年来,历经深刻的体制变革和无情的市场洗礼,国有企业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地沿着改革的航线破浪前行,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更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完美的求解和最有力的印证。
迎接挑战,成为真正的领跑者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而就在此前的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新纪录。
缔造这些伟大壮举的,正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从载人航天、绕月探测事业的突破,到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从创造运营时速486.1公里纪录的高铁速度,到通信业实现从3G的追赶到4G的领先;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的背后,无不镌刻着国有企业的深刻印记。
2003年国资委设立,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从2003年到2011年,国有企业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净利润年均增长25.3%的稳定高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分别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35%、35%、43%和40%,对GDP贡献率约为20%。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型国企承担了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60%以上,生产了全国60%的高附加值钢材,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在“做强做优”上却更加彰显能量,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2003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户数从196户调整到117户,户均资产却从425亿元增加到2396亿元。一批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央企业,正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分别位列世界500强第5、6、7位。
2012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56家中央企业得到了93项奖项——国有企业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在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主动出击抢占技术制高点,已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做强做优,奏响改革最强音
没有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就没有国有企业几十年的改革实践;没有攻坚克难的改革推动,就没有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辉煌巨变。10年间国有企业之所以能稳定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年来,根据比较优势和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批国有中小企业逐步退出,改制为多种所有制企业;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历经艰难的调整重组,国有经济的战线大大收缩,不仅“小而乱”的格局基本改变,整体竞争力获得提升,同时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呈现出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转变: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了2011年的72%;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制度和规范董事会运作制度体系试点范围扩大到50家,国企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职务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让国有企业告别了“大锅饭”,极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改革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5.3万亿元,是2003年的3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6.5%,比2003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勇挑重担,为民生不辱使命
进入深秋,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中国黄金集团乌山矿区更像是一座花园了,阳光下红黄相间的树林泛着耀眼的金光,树叶在秋风中摇曳。中国黄金集团在开采矿山之余不忘生态保护,从该项目开工至今,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矿区绿化,复垦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95%。
10年来,国有企业谋发展要争一流,承担社会责任同样作表率。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就实现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运输……近年来,国有能源企业克服价格波动甚至倒挂的困难,全力组织生产,确保市场供应;涉及粮、棉、油、肉、盐等产品生产供应的企业,积极组织资源,维护重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国有企业总是冲在前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电力电网、石油石化、航空运输、建筑施工等央企挺身而出,发挥了关键作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设施保障,处处可见国有企业的身影。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陷入低迷,就业形势严峻。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减员,歇岗不失业”,有力促进了生产持续和社会稳定。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直接就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但从创造和带动间接就业来看,则以国有企业为主。如中国电信直接创造就业49万人,但是作为信息通讯网络平台,创造间接就业是直接就业的1.9倍,达93万人。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在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任务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本文章摘自10月16日《光明日报》)
10年来,历经深刻的体制变革和无情的市场洗礼,国有企业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地沿着改革的航线破浪前行,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更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完美的求解和最有力的印证。
迎接挑战,成为真正的领跑者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而就在此前的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新纪录。
缔造这些伟大壮举的,正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从载人航天、绕月探测事业的突破,到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从创造运营时速486.1公里纪录的高铁速度,到通信业实现从3G的追赶到4G的领先;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的背后,无不镌刻着国有企业的深刻印记。
2003年国资委设立,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从2003年到2011年,国有企业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净利润年均增长25.3%的稳定高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分别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35%、35%、43%和40%,对GDP贡献率约为20%。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型国企承担了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60%以上,生产了全国60%的高附加值钢材,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在“做强做优”上却更加彰显能量,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2003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户数从196户调整到117户,户均资产却从425亿元增加到2396亿元。一批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央企业,正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分别位列世界500强第5、6、7位。
2012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56家中央企业得到了93项奖项——国有企业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在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主动出击抢占技术制高点,已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做强做优,奏响改革最强音
没有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就没有国有企业几十年的改革实践;没有攻坚克难的改革推动,就没有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辉煌巨变。10年间国有企业之所以能稳定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年来,根据比较优势和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批国有中小企业逐步退出,改制为多种所有制企业;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历经艰难的调整重组,国有经济的战线大大收缩,不仅“小而乱”的格局基本改变,整体竞争力获得提升,同时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呈现出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转变: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了2011年的72%;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制度和规范董事会运作制度体系试点范围扩大到50家,国企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职务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让国有企业告别了“大锅饭”,极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改革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5.3万亿元,是2003年的3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6.5%,比2003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勇挑重担,为民生不辱使命
进入深秋,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中国黄金集团乌山矿区更像是一座花园了,阳光下红黄相间的树林泛着耀眼的金光,树叶在秋风中摇曳。中国黄金集团在开采矿山之余不忘生态保护,从该项目开工至今,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矿区绿化,复垦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95%。
10年来,国有企业谋发展要争一流,承担社会责任同样作表率。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就实现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运输……近年来,国有能源企业克服价格波动甚至倒挂的困难,全力组织生产,确保市场供应;涉及粮、棉、油、肉、盐等产品生产供应的企业,积极组织资源,维护重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国有企业总是冲在前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电力电网、石油石化、航空运输、建筑施工等央企挺身而出,发挥了关键作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设施保障,处处可见国有企业的身影。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陷入低迷,就业形势严峻。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减员,歇岗不失业”,有力促进了生产持续和社会稳定。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直接就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但从创造和带动间接就业来看,则以国有企业为主。如中国电信直接创造就业49万人,但是作为信息通讯网络平台,创造间接就业是直接就业的1.9倍,达93万人。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在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任务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本文章摘自10月16日《光明日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