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 岚
见习记者 梁傲男
今年“618”年中大促的序幕逐渐拉开,取消预售成为传统电商平台做出的一大重要调整。
据京东黑板报5月8日消息,今年京东“618”将于5月31日晚8点全面开启,进行现货售卖。淘天集团也于5月6日宣布,今年天猫“618”取消官方预售,改为直接售卖模式。
“天猫、京东的举措,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简单、直接购物体验的偏好,以及对预售模式潜在问题的担忧。”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电商平台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销售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预售为何取消?
在电商领域,预售机制是一种灵活的销售策略,它允许消费者通过支付定金来提前锁定心仪的商品。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商家减少库存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并加速资金周转,还为后续的正式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家乳制品电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预售,我们可以提前掌握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从而更精准地安排生产和物流计划。这不仅降低了库存风险,还让我们能够提前回笼资金,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但实际上,预售制度屡被消费者诟病。截至5月9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预售的投诉已超过8万条。有消费者反映,在购买商品时明明是标注为现货,但在下单后却变成了预售商品,导致等待时间延长,甚至错过使用时机。还有网友投诉,购买了预售商品,但商家却迟迟未发货。
与此同时,消费者发现在不同的销售渠道(如直播间、各平台官方旗舰店等),同一预售商品价格不统一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会出现提前购买预售商品并没有获得预期的优惠,反而价格更高的情况。“选择网购就是为了省时省心,可网购预售却让省心事变成了糟心事。”有消费者在黑猫平台上表示。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预售被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逐渐放弃,核心原因是其机制存在漏洞。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大促规模的加大,参与预售的商家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问题也开始出现。例如,预售的商品不能按期发货、补差价时出现涨价情况、售后服务与普通商品不一致等,甚至出现金融风险。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变差、消费风险上升,使平台口碑和平台其他正常售卖商品的商家都受到了影响,所以京东和淘天集团才会不约而同取消预售制。
今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同时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存在五大问题——“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价保、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
在电商行业,虽然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低价依然是消费者不变的追求。而预售制作为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时期的一种促销工具,其初衷是为了满足平台、商家以及消费者的共同需求。
“随着电商行业逐渐迈向成熟以及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商家应对大促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预售所带来的优势逐渐消失,因此取消预售成为在当前时机下的合适选择。”Sandalwood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价格、商品力仍是核心
在存量博弈时代,平台和商家面临着如何留住用户的巨大挑战。从当前的市场趋势和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低价策略、现货销售、缩短活动周期以及提升商品服务附加值,正成为电商平台在大促期间替代预售的新手段。
据记者了解,面向商家,今年天猫“618”简化报名环节,满足要求的商家可直接进行商品报名;针对消费者,淘宝天猫推出全程价保、提供运费险等一系列举措,并拉长了“618”活动周期。淘宝方面表示,取消预售是顺应时代变化,以用户为中心,回归消费本质。
与此同时,今年京东“618”在5月31日晚8点现货开卖,同步推出百亿元补贴日活动,还将先后推出9.9包邮日、超级直播日、PLUS会员日等主题活动。
速途研究院前院长、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低价”依然是2024年电商行业的关键词,也是所有电商平台重点发力的方向。
“直播的兴起和拼多多等以价格驱动的平台机制,使得促销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大部分品牌已不再过度依赖平台的大促来销售商品。”在庄帅看来,价格、商品力(新品、定制、自有品牌)仍然是电商平台竞争的重点,直播电商、即时零售也将成为“618”的主要增长模式。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营销、新玩法、新手段,或将成为今年“618”的一个明显特征。同时,商品性价比、产品力的竞争也将在今年“618”变得更为激烈,除了实惠的价格,对产品的创新或是驱动消费者以旧换新的重要手段,同时,满足消费者新应用需求和场景的尝试也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王婉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