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一种以有人驾驶、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将距离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有望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蓄积新动能。
把握机遇
对中国而言,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低空经济融合三电、飞控、人工智能等重大高端技术,集自动驾驶、电动、低空航空元素为一体,是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
与飞机相比,低空飞行器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垂直起降,摆脱了铺设机场跑道的基建成本和地形限制;与直升机相比,低空飞行器采用电力驱动而非燃油驱动,噪音更小、环境友好,更适合城市低空空域出行。
紧迫性——
低空经济涉及航空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运营等多个环节,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绿色环保,能够促进航空物流、航空旅游、航空救援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释放产业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同时,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可行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具备了产业链优势和基础,可以为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提供坚实支持和坚强保障。比如,锂电池是低空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方面具备较强优势,锂电池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振翅翱翔”
新形势下,要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融合新兴经济业态和应用示范场景,促进低空经济贯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振翅翱翔”。
第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飞行规则制定。
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推进以卫星互联网、高精地图、气象监测、调度平台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垂直起降点、无人机自动值守机库、公共测试场、充电桩等为代表的地面配套设施建设,以低空智联网、通信导航、无人系统为代表的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为低空经济高效运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
制定低空经济产业法律法规,明确准入条款、支持政策、航线规划、空域试点、安全监管、协调机制、法律责任等,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同时,开展低空经济标准规范编制工作,联合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社会智库等各方力量,编制低空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保障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促进低空经济在国内国际范围内的互通互认。
第二,聚焦全域场景示范,拓展多领域应用。
如“低空经济+物流”,积极发展城市无人机配送、无人机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
如“低空经济+交通”,拓展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空中通勤、空中摆渡、联程接驳等通勤新模式。
如“低空经济+城市管理”,推动低空飞行在国土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农林植保、环境监测、警务活动、交通疏导、气象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如“低空经济+救援”,加强低空飞行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低空飞行快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救援机制。
第三,创新低空经济金融保险服务。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贷债保”联动融资渠道;建立信贷融资支持“白名单”,开展“一链一策”定制化金融服务,全方位匹配低空经济企业的金融需求;引导中长期信贷资金流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投资,不断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完善低空商业保险产品,扩大无人机保险覆盖范围。(作者:肖尧 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韩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