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收到了大量预付卡消费的投诉,从健身房、培训机构到美容美发场所不一而足,其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换马甲”。即商家换了店名,营造出前任经营者已经跑路的迹象,进而要求消费者重新充值,否则不承认此前预付的费用。
事实上,在这种“换马甲”的操作中,商家往往只是换了招牌名字,工商登记信息、法人代表信息、股东信息并没有变,甚至有的连店员都没变……这种“新店不认旧账”的情况,有套路化操作的嫌疑。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而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换言之,商家采取如此套路失信于消费者,不仅涉嫌违法,在经营上也无异于杀鸡取卵,势必遭到消费者的投诉和差评,但即便如此,一旦商家彻底跑路,消费者之前的“沉没损失”很难挽回。更为关键的是,如此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影响了消费活力。毕竟,由于担心风险,不少消费者对额度金较大的预付卡消费持观望心态,这对消费信心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在预付卡模式采用较多的行业。尽管失信商家只是少数情况,但却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消费信心和市场活力。
正因如此,对于此类预付卡“换马甲”违约,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督部门要有监管力度。这是因为,一旦预付卡消费发生纠纷,在实际协商和消费者维权过程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前者往往因举证困难而处于不利地位,需要有关方面对包括“换马甲”在内的预付卡违约套路提高监管力度。
对此,一方面,预付卡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商家的套路也在推陈出新,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从立法层面细化预付卡消费的监管机制。另一方面,预付卡消费涉及诸多部门,以北京市为例,在该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所列出的涉及部门共有13个,甚至条例中还指出有“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确的预付卡”,如何统筹、组织和协调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预付卡的监督和管理,也考验着有关方面的智慧。
(责任编辑:韩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