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爱平
森林,不仅是无数生灵的家园,更是维护生态平衡、抵御气候变化的坚强堡垒。近年来,我国在森林保护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绿色长城”在中华大地上傲然屹立。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森林保护仍面临着一些严峻问题。
在3月21日世界森林日到来之际,专家呼吁,仍需借助科技力量,不断强化保护措施,守护绿色瑰宝,展现生态之美的永恒魅力。
山川河流、城市乡村披上绿装
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作,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迅速、增量最大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的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高达13.14亿亩,位居世界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亿立方米以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一级巡视员吴秀丽介绍,我国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科学有序地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计划。经过长时间、大规模地对抗沙化和荒漠化,中国的山川河流、城市和乡村披上了绿装,展现出生态之美。
“美国宇航局卫星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地球不断‘变绿’,中国的植被增加量至少占到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25%,而中国对全球绿化贡献的42%源于植树造林。”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清科告诉记者。
多措并举加强森林保护力度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森林保护仍面临着一些严峻问题。
云南省是林草资源大省,是全国重点林区,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22个被国家划为森林火灾高危区和高风险区,是全国森林草原防火重点省份。
“近年来,受降水偏少、火险等级高、易燃植被比例大、野外火源难管、边境火灾难控、地形复杂难扑救等多重影响,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难度不断加大,面临形势日趋严峻。”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副指挥长文彬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在森林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措施,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保护成效。
“我们强化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巡护、瞭望塔台、红外热感、地面巡护等手段,对重点区域实施全天候、全覆盖、立体化监控,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落实紧急信息直报制度,‘点对点’加强预警速报,确保火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田建宏说。
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重大植物疫情。“松材线虫病造成中国大量松林死亡。特别容易感染的松林,如黑松林,一旦感染,2—3年就有可能被毁,校园或庭院的大松树一般感染当年就会死亡。”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叶建仁说。
为防控松材线虫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依托林草生态感知系统搭建疫情防控精细化监管平台,并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应用。“近3年,县级疫情首次发现面积较‘十三五’平均下降83.75%。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疫情数据监管,织牢织密监测预警网络。”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电)
(责任编辑:杨秀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