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
7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文《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称稳定对于金融体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其他方面。
文章指出,如果出现市场大幅波动和机构异常情况,必须果断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不决,延误战机。宁可高估困难,也不能盲目乐观。
在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下,政府出于稳定目的进行应急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履行监管职能的应有之义,不是越位,也没有出界。应急管理是特殊时期的特事特办,不能按照一般监督管理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应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质,但既不能理解为发展转向,更不能理解为改革倒退。
就在3天前,人民日报也在要闻2版同样位置刊文《股市危机干预是国际惯例》。
无独有偶,新华网昨天也刊文《政府救市是对市场的一种尊重》,文章引用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观点,指出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市场,股市出现问题时,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干预,采取救市措施。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之一。“发展是硬道理”,解决我国所有问题靠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靠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靠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手段,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自改革。3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改革历史,每一次的发展浪潮和发展繁荣从根本上都是改革浪潮和改革繁荣。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就难以推动改革,也就没有发展。我国改革推进比较快、发展比较好的时期,都是稳定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时期。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总结,也被转轨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实践多次证明。
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同样适用于金融领域。金融发展并以此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手段,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则是金融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前提。不仅如此,实际上稳定对于金融体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其他方面,以至于金融稳定成为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各国政府和理论界无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专门的问题来进行管理和研究。特别是在广大发展中和转轨中国家,或传统金融体系不能适应经济起飞和进一步发展需要,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改革来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或已有金融体系发展发育既不充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深化金融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同时,金融体系又比较脆弱,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不够强,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上仍不健全,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任务十分艰巨,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创新任重道远,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十分重要,认识并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改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全面发展,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齐头并进,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异军突起;金融市场建设取得显著进步,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协调发展。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体系较好抵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4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38%,银行业占据全球前十大银行中的四席,债券发行量居全球第二位。但总体来看,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发展空间巨大,改革任务繁重。相对于发达市场经济体金融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言,我国现代金融业历史要短得多。不仅金融机构还处于发展过程中,金融管理也处于发展过程中。1978年人民银行结束与财政部合署办公到现在只不过37年,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至今也刚刚25年。在管理水平、风控体系、产品创新、服务提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金融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深化金融发展,不断完善金融体系。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要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才能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同时,我国金融改革也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手段,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金融发展。30多年来,在改革方面,我们进行了专业银行分设改革、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在创新方面,我们建立了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设立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发展,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在金融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金融稳定这个重要前提。金融稳定既是金融发展的前提,也是金融改革的前提。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如果金融稳定出了问题,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长期不懈努力获得的金融发展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可以说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对此,我们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例外”思想。无论发展还是改革,一般都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改革创新要容忍风险,但并不是无视风险,更不是放任风险。要监测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和处置风险,在试错过程中允许出现风险个案,但绝不允许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从长远来看,实现金融稳定根本上还要靠发展改革。真正的金融稳定必须是积极的稳定、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而不是消极、短暂、不可持续的稳定。要做到积极、长期可持续的金融稳定,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发展与改革,培育强大的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和货币市场不动摇,坚持深化金融改革不动摇。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我国金融市场的问题不是发展过度,而是发展不足。要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建设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要加快完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民营银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要凝聚改革共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要推动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去除金融体系的行政色彩。要把稳定市场措施和金融改革合起来,认真研究金融市场波动暴露出的问题,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例如完善大股东和董高监减持规定、完善股票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完善股指期货产品设计等。
实现金融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构建金融安全网,必须在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持金融稳定中的作用。要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要加强资本市场风险监测、识别和预警,及早发现风险及早处置风险,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要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真正实现以稳定促发展、以稳定促改革。
保持金融稳定一定要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金融稳定在金融工作中的优先地位。始终要坚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只要金融是稳的,经济的核心部分就是稳的,我们在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解决。如果出现市场大幅波动和机构异常情况,必须果断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不决,延误战机。宁可高估困难,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下,政府出于稳定目的进行应急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履行监管职能的应有之义,不是越位,也没有出界。应急管理是特殊时期的特事特办,不能按照一般监督管理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应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质,但既不能理解为发展转向,更不能理解为改革倒退。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也不会变。改革的决心没有变,更不会变。对符合发展改革方向的应急管理措施,要逐步完善,并规范化、机制化,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措施要择机退出。
实际上,发展、改革和稳定都是一个干中学、学中干的过程,市场主体要总结经验,创新求实。管理部门要把握规律,完善机制。社会各界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没有先例的创新与探索,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改革的思维,要有稳定的意识。大家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金融市场。(原文标题为《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