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晔
古老漆艺与现代科技邂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家近“70岁”的老厂正在探寻答案。
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扬州漆器厂”)凭借在品牌创新、品质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果,入选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案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扬州漆器厂,找寻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密码。
产品多达3000余种
扬州漆器源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千百年来,扬州漆器以富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和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蜚声中外。
扬州漆器厂始建于1955年,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也是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扬州漆器厂副总经理吴志勇向记者介绍,漆器在古代是扬州的重要贡品。公司制造的“漆花”牌漆器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使者,有数十件精品作为国礼被赠予外国元首。
吴志勇介绍,扬州漆器的主要工艺有点螺、纯雕漆、雕漆嵌玉、骨石镶嵌、平磨螺钿、刻漆、彩绘等十大类,产品多达3000余种。
例如,制作一件红雕漆漆器,需经历制胎、刷漆、雕刻、打磨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至少耗时2—4年。其中,雕刻环节尤为精细,每一件令人赞叹的作品,都要靠工艺师用刀具进行无数次修整和打磨。
新元素优化传统工艺
随着时代发展,匠人制作漆器的技艺愈发精进,使用的材料也不断突破。如今,人工合成材料已被运用到漆器制造领域。
脱胎工艺是漆艺中的重要一环。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尝试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制作葫芦瓶母胎。“我们用高密度EPS材料替代笨重的木胎,并用三维雕刻机将EPS材料雕刻成大葫芦造型。”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蒋超说,使用三维雕刻机加工EPS材料,获得的造型更精准,成本也更低。造型完成后,再继续进行传统手工裱布刮灰步骤,重复该步骤5次制成夹纻胎。最后,利用EPS材料遇到稀释剂或汽油时会溶解的特性,便能轻松从夹纻胎中取出大葫芦造型。
扬州漆器厂还创新性将传统手工雕刻与现代化机械数控技术有机融合。在确保漆器制作的核心技艺得到传承保护的同时,利用数控技术辅助完成一些繁琐、重复性工作,使手艺人能更专注于创意和设计。
大漆茶具、漆艺灯具、现代漆画……扬州漆器厂展厅内,漆器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新材料、数控技术等科技元素的加入,让扬州漆器有了更多可能,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技术标准保障高品质
走进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岳辰和徒弟吴夏颖正在讨论敦煌壁画题材漆器作品《九色鹿》的创作。
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于2020年成立,由“85后”和“90后”为主的年轻手艺人组成,主要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运用,推动漆器时尚化转型。截至目前,这一团队已研发百余件创意漆器产品。
“我们可以为传统漆器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蒋超介绍,年轻的手艺人更懂当代年轻人的喜好。
创新工作室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内涵设计制造不同产品。高考期间,工作室设计出粽子形象的胸针,寓意“高中”;在家装领域,工作室引进更适合现代家装的磨漆画工艺……这些产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性,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扬州漆器厂不仅在产品上求新求变,还积极投身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提升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例如,扬州漆器厂牵头制定的《扬州雕漆技术规范》省级标准,规范了使用夹贮脱胎技术制作雕漆花瓶类漆器产品底胎的方法,这有利于延长胎体保持时间、增强胎体稳定性。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规范了漆器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还有效促进技术创新与传承。
(责任编辑:王婉莹)
编辑推荐文商旅融合唤醒消费乡村游越游越诗意在日用家常中彰显文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