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字号+作者:黄庆华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6-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专家点评】Q6K品论天涯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方面,制造业“全”“多”“大”的独特优势更加明显,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另一方面,“强起来”的步伐持续加快,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Q6K品论天涯网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部地区具备良好的基础。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又要为传统产业打开新空间,焕发制造业新的生机活力。不断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Q6K品论天涯网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一是要重视发展高端制造,着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应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作为推进高端制造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立足不同制造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分类探索,强化引领示范作用;既要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产业链资源,也要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转型升级。二是要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发挥创新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引领作用,通过重构供需关系、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市场等方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协调融通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创新、生产和管理效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应强化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好的创新技术及产品。Q6K品论天涯网

利用“数智化”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一是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应重点推动核心智能技术研发,加快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装备新产品,不断提高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探索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把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作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任务,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基础电子元器件等短板,启动一批产业化工程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二是强化制造业各环节智能技术应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涵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创新突破。并不断推动智能技术应用服务从企业销售、服务等经营外围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等内部环节延伸,实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变革。Q6K品论天涯网

培育绿色融合新业态,推动制造业绿色化。一是培育绿色融合新业态。着重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环节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应用,在重点行业领域的生产制造全流程,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典型应用场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制造企业、园区协同推进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领域服务型制造,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色服务体系,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升级服务;鼓励绿色低碳装备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积极开发和推广绿色制造解决方案,提供绿色诊断、绿色计量、绿色研发、绿色集成、绿色检测等服务。二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持续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培育出绿色低碳领域制造领军企业,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产业链;有效推进绿色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完善绿色化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创新政策的实施方式,逐步建立起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大优惠力度,扩展优惠范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Q6K品论天涯网

(作者:黄庆华,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Q6K品论天涯网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禹爱华、龙军、赵嘉伟、王建宏、张锐、王胜昔、胡晓军、李玉兰、王洋 本报通讯员 戴思雨、宋晓丹、刘军旗Q6K品论天涯网

(责任编辑:杨秀峰)Q6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service@pltyw.com

42
扫二维码添加收藏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