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9%,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全年7%左右增长目标如期完成;物价总水平处于低位,上涨1.4%;就业形势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特别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势头仍在延续,城乡收入差距收窄;产业结构改善,服务业比重首次突破50%,对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的带动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4%,经济发展质量继续改善。特别是,简政放权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被点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加速孕育,在某些领域正在趋近甚至超越国外同行,后发优势在向先发优势慢慢转变。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宏观经济总基调仍将是平稳运行,稳中有好,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等重要指标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2016年GDP增长6.8%左右,CPI上涨1.7%左右,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简政放权、减税清费让企业休养生息,“双创”将结出更多丰硕成果,资本市场在经历剧烈震荡后进入自我修复轨道。
不过,在总体运行稳定的背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开始释放,局部、区域性金融、财政风险暴露,且有交叉传染蔓延之势。个别传统大型央企濒临破产,一些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隐性失业现象凸显,钢铁、煤炭等重化工行业全行业亏损,股票二级流通市场剧烈震荡,非法集资此起彼伏,个别地区财力紧张甚至要借钱发工资,经济行进至暗礁密布的风险区,险情不断。
改革启动后,深改组通过了上百个方案,但在一些关键性改革例如国企改革上,方案设计与社会预期存在差距,改革“轮子动、车不走”空转、打滑现象引起关注,打破旧体制带来的脆弱性与利益攸关者的不适感相互共振,再加上政策之间的不协调,不同步,甚至相互“打架”,让地方官员处于无所适从境地,“三心二意”(劳心、忧心、痛心,失意、去意)现象露出苗头,不作为、不敢为、不愿为心态浮现。伴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2016年经济内生向下调整的压力更大,企业资金链、房地产市场、社会就业、银行资产以及地方财力将承受更大的冲击,社会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
以更长视角观察,自2010年以来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呈现过渡期特征,调整、分化、转换成为关键词。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高速增长持续30多年后,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供给增长速度到了转折点,经济增长速度向下调整压力大,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代表的“旧经济”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明显分化,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驱动的旧增长动力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新的增长动力。目前,这个过渡进程已进入清理僵尸企业的攻坚期,“旧经济”与“新经济”在赛跑,若新经济成长速度快一点,经济企稳有望早日实现。
总之,尽管未来困难和风险明显增加,但经济总体运行大势没有变,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新兴动力进一步积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记者 郭洪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