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道的社会,首先是一个让民众感觉到轻松的社会。不折腾、少门槛、多服务。
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说,过去较长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严重制约政府效能提升,给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造成很大不便。必须下决心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
正如李克强总理谈到的,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以往,政府权力缺乏边界,什么都管的结果是什么都管不好、管不过来,反而抑制了社会的活力和民众的创造性。甚至还会因为过于繁复的层级与手续,让民众办点事儿疲于奔命、无所适从,到头来怨声载道。
本届政府组成以来,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且环环相扣,上下联动,部门互动,有效释放了方方面面的生产力,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无论在任何时代,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都会赢得广大民众由衷的赞美。
当然,既然是削权、去利、割肉,具体到一些部门和单位,就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不适、不解、不动。个别时候,甚至还会产生强烈的制度性反弹,从而导致已经取得的改革效果出现“边际递减”,或者干脆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比如,有地方就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新设某些“替代性”的门槛和收费项目,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权力意识。
更有一些单位和部门,则打着信息安全的名目,采取种种手段固化部门的管理权力。这些部门讲起“大数据”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似乎很能跟得上时代步伐,而在具体的行政运作中,仍坚执于以往的管制思路,不仅对民众搞信息封锁,不愿意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就是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中,也多有保留,各自为政,从而产生事实上的“信息孤岛”。
现实生活中,不少民众苦于办事的麻烦,这个证明、那个表格,不断地提供,很多时候甚至还会因为部门之间互掐而导致裹足不前的情形。特别是随着这些年来社会的松动,城市化的加剧,民众流动频繁,则此类问题越发凸显出来。几乎每一个漂在大城市的人,谈起办证都有一肚子的苦水。此前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绘制的“长征万里图”就是一例。至于那些市场主体,尽管有专人负责办理一应业务,同样不免茫然、惘然。
客观而言,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各种证明、证件等等相关信息,并非完全没有必要,但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却是重复、重叠的。本来,一个部门采集之后,理应进入一个公共平台,以供各类办事机构、政府部门共有共享。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减少民众的折腾,某种程度上讲,也有助于政府减轻行政负担,降低运行成本,统一管理规范。
尤其是,一旦有了一个可以互通的信息管道,必将有效提高社会信用,避免因为信息隔绝而产生的种种欺诈。比如,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网络而言,有报道显示,2014年,上海市通过这个系统的信息比对,在17.4万余户次申请保障房的家庭中检出1.7万户不合条件;在“低保”项目中核对51万户次,新受理申请检出率达14%,累计节约公共财政19亿元。
据报道,民政部曾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遵循数据标准,充分利用全国核对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加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网络,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全网共享”。可见,如果这一目标能落实好,必将打通“信息孤岛”,有效改变政府与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李克强总理说, 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要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开放力度。要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而要实现这样一个愿景,既有赖于本届政府坚持不懈的推动,更在于各地、各部门真正从服务民众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针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则不妨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社会第三方等各方的责、权、利。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
一个人道的社会,首先是一个让民众感觉到轻松的社会。不折腾、少门槛、多服务。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对当下负责,要保证当下的社会正常有序运行,更要对时代和历史负责,要留下“千秋万世名”。(黄羊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