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体制改革历经三十余年已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今,行政体制对于经济发展有所制约,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渐大之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急需改革为经济发展释放活力。
本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助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厘清三大关系,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首先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于市场的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即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换言之,政府只是履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责任,凡是市场能办的事情,一律放到市场。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按照尊重市场、竞争优先,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建立和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有关行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对于现行政策措施,要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区分不同情况,有序清理和废除现存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同时,国家更加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包括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对市场主体实行“智能”监管,构建新型监管制度。
显然,这些政策都是为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推出的,其中亦体现了事前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的宗旨。
其次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近年来,政府对于企业的放权可以说囊括了方方面面,不断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对于一般企业从成立到经营,都务求能少管则少管,微观经济活动一律按市场规律去办。
2014年初,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来,商事制度改革大幕开启。去年10月1日起,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一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去年12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上海浦东新区为试点,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着力缓解办证难,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一系列为企业“松绑”的政策施行之后,截至目前,各类市场主体登记表格由原46种整合削减为22种,前置审批精简了85%,企业办照时间普遍缩短到2至3天。
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
今年5月,国务院提出,年内将再取消1/3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累计压减比例达到90%以上,同步取消后置审批事项50项以上。不断深入的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创业创新的巨大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形成了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潮。
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
再者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长期以来,央地事权划分缺乏法律规范,诸多事权划分不清晰、部分事权划分不合理等因素一直存在并制约经济发展。
今年4月,国务院批转《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再次被放在首位。要求完善并择机出台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过渡方案,深入研究收入划分改革整体方案,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
今年5月开始,营改增全面推开,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营改增为改革央地财政体制、构建新型中央地方收入体系的重要举措,不但起到了减税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同时促进央地事权、财权关系改革,释放红利。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论语》此句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即政府部门对于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行之务“简”。以简政放权为主要举措的行政体制改革,如今正是释放红利之时。(沈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